第五十四章 开始育秧(1 / 1)

木艾试着打开一个袋子查看,惊奇的发现,稻种上部顶出来一个白白嫩嫩,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的小芽儿来,春分几人都很高兴,夏至甚至开心的跳了起来。木艾心情也不错,这是她在没有浇一点灵水,没作弊的情况下,辛苦照料得到的成果,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吩咐秋分做了一桌好菜,几个人饱饱的吃了一顿,又精心照料一晚不提。第二日日头上了山顶,温新就和郭管家带着家里所有人,一起动手,把油毡棚子打开,每个地块儿里面都浇了一遍透水,隔着一层草席又开始铺上两指厚的特殊土壤,这土壤是木艾委托肖恒在去年种豆的人家地里买来的富含大量氮元素的土壤,能给秧苗提供足量的养分。忙完这些,太阳也升到了正中,此时正是阴历三月下旬,按阳历算也应该是四月中左右,木艾估计着温度怎么也有十五度以上了。赶忙挑了几个干活细的人把稻种分成了六十份,要他们把种子均匀的撒了下去,剩下的人也不能闲着,在种子上又盖了一层土,只是这次稍薄些,还不到一指厚,透透的浇了一遍温水,然后又把棚子掩盖严实了。足足忙了一个多时辰,才总算都种了下去。

以后的半个月里,木艾一天几次的往秧田跑,查看情况,春分跟着详细记录长势,浇水次数等等。而每个正午,木艾都会亲自带人把棚子从中间拨开一米宽的缝隙,让秧苗晒上一个时辰的太阳,两侧有油毡遮挡凉风,虽然棚里温度必然降下来,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阳光和温度不能兼顾,这已经是最好的折中之策。

就这样,受了自家主母的影响,全府人都跟着紧张起来,对待这一亩秧苗就像照料稀世珍宝一样,郭淮特意安排了人手晚上轮流看护,生怕不小心被山上的野兽糟蹋了。这一日晌午,木艾正在秧田查看,清风跑来报信儿,说是几位族老和连富村长上门来了。

木艾连忙赶了回去,让人重新换过了茶水点心,客套了几句,连富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了来意,她才突然想起,这一阵子把全部心力都投在了秧田上,居然把乔迁宴上答应乡亲们教他们种地瓜和葵花籽的事忘记了。

好再有空间作弊器,节气也不太晚,一切都还来得及。她连忙编了篇说辞,郑重告诉几位族老,说是地瓜模子已经下地了,只等半月后,地瓜苗长到四寸高时,就可以让人来拉走栽种了,至于葵花籽更简单,下地之前用温水泡上几个时辰,挖坑儿种下去就好了。

为了补偿自己的失误,木艾又主动提出了姜蒜的种植,族老们本来还只对地瓜和瓜子上心,没有把她说的姜蒜当回事,但是,此时听说姜蒜是做菜的调料,价格比那两样更贵,就有些动心。

木艾趁机留了几个人吃饭,菜色当然都是加了姜蒜的,几位老爷子立即痛快同意了下来,开始热情的夸赞她聪明有本事,木艾笑着谦虚两句,等着他们的下文,果然,没几句话,连富开始询问木艾和老太太的那几亩田地准备种些什么?

当然不能说实话,半真半假的告诉他们,因为种植地瓜和瓜子极为成功,所以肖恒就把一些以前搜寻到的新种子委托给她,让她试着种植看看。几个族老毕竟年纪大了,做事力求稳妥,想着新种子还没个准头,而地瓜、葵花籽和姜蒜,却是已经试种成功了,他们刚刚也都尝过了味道,是实实在在能赚银子的东西,也就不再探问了。

木艾突然想起,乡亲们都是第一年种植,如果是各种各家的,每家人都需要同时种植四种新作物,不一定能照料得过来,不如村里统一种植,方便分配人手,也方便管理。把这想法跟几位老爷子一说,得到他们的一致赞成,当下在酒桌上就讨论起如何分配来,最后决定拿出村里一半的土地种植新作物,五十亩地瓜,十亩葵花籽,三十亩姜蒜。

木艾被结结实实唬了一大跳,她以为顶多十亩也就不错了,没想到族老们这么有魄力,也顾不得什么礼数,连忙打断话头,一脸遗憾加愧疚的说明没有那么多种子。几位老爷子也都知道她去年只种了一亩地,又卖给肖恒许多,种子恐怕真的不多,就都有些泄气,眉头也皱了起来。

木艾就心软犯了老毛病,见不得老人作难。说不得要帮忙想办法,最后提出建议,葵花籽比较出息,可以种上十亩,地瓜也勉强够种五亩,姜蒜因为耗费种子太多,就只能种两亩了。如此算来总共也有十七亩地,不算少了,而且,今年自家留了种,明年再多种就是了。最重要的是,如今,这几样东西都是百花国独一份,银钱一定不会少赚。听了她的劝慰,老爷子们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也就不再计较了,转而询问她能不能派人指导一下,木艾当然第一时间把二牛推出来了。别人不知道,她可是十分清楚,那一亩试验田基本上都是二牛在照料,她只负责浇水和种下去而已。

老爷子们也很满意,二牛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孩子,让他给乡亲们帮帮忙还是很容易的。事情都解决了,木艾又让秋分给上了两个新菜,招呼几个老爷子放心吃喝起来…

待送了几个人出门后,木艾吩咐春分去库里取了一些东西,又让夏至把郭婶和三个小丫头叫到了小厅。几个人都是第一次进主母的院子,郭婶还好,目不斜视,十分规矩的垂首站在那里,几个小丫头却明显掩不住脸上的好奇之色,又都知道夫人脾气好,笑嘻嘻的四处打量。木艾也不介意,请郭婶在左手边的椅子上坐了,把族老们刚才的话慢慢说了一遍给她听,然后柔声问道,“郭婶,你平日里和村中的媳妇们儿闲话,听到过她们议论咱家地里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