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号。
上午。
睡梦中的林晓光被一个电话吵醒,电话那头是中影制片公司经理赵海城:”你赶快赶到中影,邯总要见你。”
昨晚刚参加完电影《那些年》破两亿的庆功宴,在众人的盛情恭维的劝酒之下,林晓光喝了不少酒,整个脑袋还迷迷糊糊的,一大早就接到中影集团那边的电话,着实有些发懵。
反应过来后,林晓光很快就赶到了邯三平办公室,见到了久违的“业内大佬”。
直到办公室的这一刻,林晓光依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林晓光自认为没有得罪邯三平,更没有得罪过中影集团,因为当初电影《那些年》尚在筹备初期的时候,黄中磊还听从了林晓光的意见,遵守约定跟光线、中影集团的负责人谈过合作。
虽然最后未能一拍即合,但这也不能怪我林晓光啊!是你们自己不中用,没眼力劲儿,不想跟我合作,才错过了这次的挣钱理会……
因此,对于邯三平的紧急召见,林晓光心里很是纳闷和疑惑。
另外,林晓光还发现,在邯三平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不同时期的矛泽东照片。
知道林晓光来了,邯三平临时取消了一个会,挤出时间跟林晓光碰面。
邯三平坐定后,瞪着正襟危坐的林晓光看了好一会儿,才又好气又好笑地道:“小子,这回算我看走眼了,你的才华确实不输给宁灏。”
听到邯三平面带笑容地当面夸奖自己,林晓光意识道自己没惹大祸,紧绷的一颗心瞬间豁然开朗了。
说来惭愧,林晓光虽然不是宁灏那种天才型的导演,可他确实也拍了两部票房不错的电影,《那些年》更是火遍两岸三地,这可是宁灏目前为止没有做到的壮举。
林晓光谦虚地道:“邯董,您过奖了,我和宁灏是朋友,他的才华,绝对在我之上……”
邯三平摆手道:“行了,别在我面前装蒜,你告诉我,下部电影打什么开拍?什么题材?”
和往常一样,在邯三平的性格中,从来没有那种纠结的东西,他这个人很干脆,说话也是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
林晓光愣了一下,坦然道:“邯总,《那些年》还没下映呢,暂时没考虑过新电影的事情,等《那些年》下映之后,我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不得不说,要拍好一部电影还真不容易,林晓光拍《那些年》的周期已经算够快的了,可电影从最初的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直至上映宣传,前前后后也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
而这一年,林晓光跟妻子黎小冉聚少离多,林晓光更是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没见过几次面。
毋庸置疑,对于父母,对于妻子女儿,林晓光心里是愧疚和自责的,总想着以后多些时间陪伴他们。
邯三平沉默了片刻,方叹息道:“小子,我们中国电影想要崛起,少不了你这样的电影人才,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以后有困难,记得来找我。”
突然把中国电影崛起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林晓光实在受之无愧,忙道:“邯董,您太看得起我了,我拍电影就是混口饭吃,跟那些驰名中外的大导演还差的远呢。”
这绝对是林晓光心里话,林晓光半路出家,半桶水晃悠的水平,他自己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当初他拍《人在囧途》那会儿,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许铮和黄宝强的喜剧天赋,而拍摄《那些年》,又利用了九把刀的剧本和创意,这其中多少是有些水分的。
邯三平不满意林晓光的回答,板着脸道:“你倒是说说,跟那些大导演比不起来,你究竟差哪了?你来告诉我!”
林晓光如实相告:“邯董,跟你说实话,不是我林晓光谦虚,以我的水平,绝对拍不出《霸王别姬》《活着》等等那种艺术档次很高的艺术电影,我就会拍点小打小闹的商业电影,顺便挣点票房,所以……我可能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邯三平听后,不以为然地说:“什么期望不期望,矫情,你能拍出一部高票房的电影,就是对我们中国电影的最大贡献!”
林晓光乐了,他还是头一次听领导夸自己对中国电影有贡献,逼格一下子上来了,有木有?
林晓光想了一会儿,便打趣道:“邯总,你是不是特别在意电影票房啊?”
邯三平没好气地说:“废话!任何一部电影成不成功,需要有硬指标。硬指标是什么?当然就是☞票房。当然得奖也算一个指标,相比起来,对产业来讲,票房更重要。”
林晓光反问道:“那我要是拍出一部艺术品味特别高的电影,但是没有票房,它算不上成功呢?”
邯三平正色道:“电影是产业,不是慈善事业,必须要有回报。就算你是事业,没有观众人次,你的事业也不成功。”
没等林晓光回答,邯三平接着又道:“你比方说,我搞了个图书馆没人来,建个公园没人进,这事业算成功吗?福利院老人不愿意呆,公立学校大家不愿意来,这叫成功吗?电影没人看,但是我的艺术档次很高,这玩意我觉得也不能说是成功。这个电影他们看不懂,但是艺术品位很高,这个东西能划等号吗?我非常怀疑。”
林晓光震惊了,邯三平自问自答的说辞,实在有理有据,根本容不得人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