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夫人死谏
冯朗在平城还没有等来魏皇的正式召见,却通过僧达的引见,见到了窦太后。
为了这次会面,冯朗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西域玻璃酒杯,还有一对精致的金耳环。说起来,这些东西都还是母亲的,尽管不当皇后了,但当时父王也没有好意思收回这些装饰物。大哥赴肥如上任之时,母亲就让大哥把一部分名贵首饰及器物带到了肥如。冯朗去平城之前,冯崇就挑了些金首饰及名贵的西域玻璃器让冯朗带在身边,为了让他在平城结交人之用。
僧达告诉冯朗窦太后性格仁慈,好杨人之善,隐人之过,皇宫内外甚有声称。他认为不需要送什么礼物给太后,只需要带着足够的诚意就好了。但冯朗却不这么想:“大师,你们礼佛敬佛要拿香烛供品,佛才知道你们的诚意。现在,这太后也是皇城宫里的佛,两手空空又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诚意呢?”
僧达拗不过冯朗,把礼物精心包装好之后,两个人进了皇宫。
时年56岁的窦太后坐在炕上,房间里几乎没有多少装饰。冯朗禁不住想起母亲被废后所住的佛堂。可眼前的太后却和母亲不一样,她可是拓跋焘“奉养不异于生母”的太后呀。他想起母亲在做燕国皇后时的宫殿以及慕容皇后的宫殿,那里总是金碧辉煌,里面布置着远从西域、近至南宋的各种奇珍异宝。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僧达告诉他不必带任何礼物去晋见太后。
“怎么,广平公你觉得我的宫殿太简陋了吗?”或许是注意到冯朗眼中的惊奇,窦太后面带笑容,语调平平地问道。
“回太后,臣始到平城,就听说皇上和太后素重俭朴,惜民艰苦。今天亲眼所见,感动至深。”
“我素来寡欲,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所以不必装饰,也无需装饰。”
“太后敬神爱人,请让臣献上西域玻璃器及金首饰,以示臣的敬意,这也是来自臣母亲对太后的问候。”
“你母亲是乐浪王氏的吧?说起来,我们两家还算得上老乡,我家在辽东,你们家在辽西。”
冯朗发现窦太后原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她不但在研究自己,她甚至还在研究母亲。想到这儿,冯朗赶紧说道:“还请太后对冯氏多多关照。我们兄弟奉母命投奔大魏,是为了让燕人少受战乱之苦,也期望我们的出走能让父亲警醒。”
“以实力论,魏国确实比燕国实力强,你母亲看得很清呀!”
“只可惜父亲被许多事情蒙蔽了双眼。”
“不用担心,你父亲终有一天会认清的,只是不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窦太后说完,只面无表情对一边的太监点了点头。
僧达常来宫中,自然知道太后点头意味着什么,他立即带着冯朗告退。冯朗带来的礼物,终究还是送了出去,尽管太后未说一字。
——分割线——
冯朗在平城没有等到拓跋焘的召见,却在北上阴山打猎的路上见到了这位英武的皇帝。
每年夏天,魏皇总要带着大队人马到阴山北部打猎,一来是为了训练部队人马;二来打猎带来的猎物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5月,在拓跋焘打猎的队伍中,曾经的大夏国国王郝连昌以及冯朗都骑着马跟在队伍中。北上途中,拓跋焘让人把冯朗叫过来,和他并肩骑马简单谈了几句:“冯二公子,太后告诉我你的父亲对当下魏燕实力认识不清。下个月,我将派大军再围和龙,到那时,也许你父亲就不会再抱幻想了。”
冯朗在马上抱拳:“陛下,请允许臣给父亲写信,告诉他陛下英明神武,魏国实力强大,还有臣在平城的所见所闻,也许能让他觉醒。”
拓跋焘想了想:“也罢,你就去写一封信吧,让李公也给你的父亲写封信。倘若你父亲能迷途知返,没准明年我就会和你父亲一起在山北围猎,就像我现在就和曾经的大夏王围猎一样!”
拓跋焘大笑拍马而去,只冯朗一个人坐在马上立在原地。冯朗知拓跋焘所说的“李公”就是此前燕国的吏部尚书、石城太守李崇。432年夏天,魏军刚到石城,李崇就带着附近十余郡投降了魏国。拓跋焘对李崇甚为礼遇,呼其为“李公”,封其为平西将军、北幽州刺史、固安侯。
冯朗不敢怠慢,就在路上急急写就几封信。一封信是诚恳地向父亲述说为什么要和兄弟离家出走,魏国实力如何强大,期望父亲能够投降以免生灵涂炭。他还要信使给李崇、大哥和母亲各送去一封信,请他们帮忙说服父亲。
冯朗的信如石沉大海,他没有收到任何人的回信,甚至信使有没有送出他的信他都不知道。
很明显,拓跋焘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如果和谈之路不通,他一定会用武力让燕国臣服。
6月,拓跋焘派永昌王拓跋健率领兵马,攻击和龙;将军楼勃率领五千人包围凡城。曾奉命攻打肥如的燕国守将封羽献出凡城,投降。魏军裹胁燕国居民三千余家,班师回朝。
——分割线——
9月,困在平城的冯朗等来了僧显,他看上去风尘仆仆,似乎比一年多前在肥如的时候更瘦了。
“大师,你有母亲的消息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