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天殿的册封礼是国礼,本着天家先公后私的原则,去庆淑宫拜见宁妃,则是家礼。千万别小看家礼,皇室的家法同样繁琐。司礼官-梅殷当先开路,引驾之外门,面东而立,并使内官通报。
宁妃郭氏身着盛装,随殿庭奏乐在殿升座,乐止。李祺引皇太孙由至殿东阶而上,乐作,侍立于在殿前丹墀拜位,乐止。
李祺、梅殷分立于拜位前,赞唱:“鞠躬,拜“。乐作,朱雄英四拜、平身后,乐止。
之后,两位司礼官引导皇太孙由正殿的东门而入,乐作,来到殿内的拜位时,乐止。
跪在阶下的朱雄英,恭敬行了一个大礼后,拱手恭谢:“孙儿雄英兹受册命,谨诣皇祖母阶下恭谢。”
“好好好,乖孙儿,平身,快平身。”,从郭氏颤声就知道,此时的宁妃娘娘,到底有多激动。
可激动归激动,按礼制宁妃是不该在这个时候说话的。女官敢要上前提醒,便看到驸马都尉-李祺抬起了手,顺着他的手便看到太孙在瞪她,刚挪的半步,又悄默声的收了回去。
给宁妃挤了挤眼睛,都得她呵呵一笑,朱雄英笑道:“皇祖母,您且安坐,再受孙儿三拜!”
三拜之后,李祺高声赞唱:礼毕。内监官向奏请宁妃还宫,乐止。朱雄英自殿东门而出,仪驾返还武德殿。
更衣,换了身团龙袍常服,朱雄英临殿升座。李祺引诸王由殿阶东阶而上,达殿庭阶上拜位上,赞唱,行四拜礼。
随后,作为诸王之长的晋王-朱棡由大殿东门先入行礼,随后又引燕王等到殿内的拜位上。
“跪”,诸王皆依礼而行。
朱棡代表诸王恭贺道:“臣朱棡遇皇太孙荣膺册宝,不胜忻忭之至,谨率诸王诣殿下称贺。”
贺毕。
内外赞礼官同唱:“俯伏兴”
“平身”
朱棡等诸王行礼后平身,由驸马都尉-梅殷引诸王自殿东门而出。又复位,来到殿前拜位,重复了一次。
李祺入殿启奏太孙礼毕,皇太孙起身返回后殿,然后再由梅殷,引诸王以长幼次序退出武德殿。
当然,册封还没有结束,诸王退出便要转庆淑宫恭贺宁妃。而朱雄英则还要接受文武百官的恭贺。
百官进奉贺笺到午门前,礼部官将盛放贺表的笺函箱置于大案之上,众官员将贺表放于笺函箱,由侍卫将大案抬到殿前。
李祺高声奏闻皇太孙百官来贺,朱雄英身着常服出宫来到殿门,乐作,入殿升座,乃乐止。
侍卫抬着笺案进入宫门,宣笺官,展笺官将笺案安置于殿庭,引班官员引文武官员也进入宫门在拜位上就位。
知班官唱:“班齐”
赞礼官唱:“鞠躬,拜”。
乐作,以李善长、汤和为首的文武官员,皆鞠躬,行四拜礼,平身后,乐止。
......等到这一众大礼行完,日头已经落下了,该轮到道最后一个曲目-宫宴。
与一般的宫宴不同,太子、太孙位,列在中阶,分座左右,以示与诸王的区别。下面的次序,依旧是按房来坐,只不多这次太子房,是以朱允炆,朱允熥为首,然后依次是诸王各房。
朱元璋、朱标自然是一脸喜色,甭管是功臣,还是国戚,谁来敬酒父子俩是来者不拒,与诸臣推杯换盏,好一副君臣相协的场面。朱元璋还命画师将今日宫宴画了下来,就叫“册皇太孙宴”。
直至韩国公李善长,与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共计八位开国功臣至阶下。
“陛下,自至正年间,臣等随陛下起义兵,伐暴元,至今三十余年矣。陛下扫平群雄,光复汉统衣冠,创建大明洪武一朝盛世,陛下之功,足以媲美唐宗宋祖。”
“臣等得遇明主,躬逢盛世,乃平生之所幸。今逢太孙册礼,国本以固。臣与七位老臣,谨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去岁,六月。皇帝诏礼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户印及敕以铁册。其初,朱元璋以公、侯、伯于国有大勋劳,每人赐卒一百一十二人为从者,称“奴军”。
以公侯年老,赐其还乡,设百户一人统领其军,以便护卫,给屯戍之印,俾其自耕食,复赐铁册。李善长等八人,之所以在京中逗留,就是在等着太孙的册封礼。
册封礼一过,他们便要与汤和一样,归乡养老了。朱元璋当然明白,李善长他们是借着这杯酒,再向他告别。
人无完人,这八个人身上是有不少毛病,但自从李善长出任虞王师以来,都能痛改前非,悬崖勒马。暗地里也帮太孙办了不少事,总体上还是功大于过的。
对于这类功臣,朱元璋不愿意卸磨杀驴,更不愿意过分放纵。现在熬到了岁数,他愿意给八臣这份体面。所以,亲自降阶,命朱雄英侍酒,与八臣碰上一杯临别酒。
而这次此时,坐在诸王列中的周王-朱橚、楚王-朱桢看着皇帝、太孙,与功臣们打着哈哈,也唠开了话匣子。
皇帝对太孙可是偏心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有塞王的制度:即目世子长成,塞上调兵,令世子还国,父子更相轮替,往来塞上,帅大势军马,以练风霜。亦且父出,子守其国;子出,父守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