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如今原本不是只有他们三人,事情太过了,三个人可忙不来。
买了四个妇人,六个小厮,另有两个年长的男人。
不过如今都安置在解县的宅子里,和请的泥瓦匠一起收拾修整祖宅,估计最少三个月才能入住,所以他们一家现在暂时还是在河中府这里住着,周良玉要在场照看着,又跟衙门一些文书交接事宜,便偶尔住在解县不回来了。
“你哥在那边不知道吃的好吃不过,那屋子久不住人湿潮他可别胡乱睡…”宋三娘子一边吃一边不时的皱眉担忧。
刘梅宝就笑了。
“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哥这行了还不到五十里呢,你就担心成这样…”她笑道。
宋三娘子听了也忍不住笑了笑,也觉得自己太小心了,便止住话头不提。
二人正安静的吃饭,忽的听的门外脚步声响,有人拍门。
是个妇人的声音,问着宋三娘子在家不。
这些日子上门来的人多的络绎不绝,有道喜的有自荐为奴投靠的还有来认亲的总之乱哄哄的什么人都有,除了官府那些必要的来往,宋三娘子一般都闭门谢客不见了。
刘梅宝便立刻放下筷子,要去问是谁,宋三娘子却已经侧耳认得这个声音了。
“是知府夫人身边的妇人。”她忙忙的起身。
这时门外也已经自报了家门,竟然是知府夫人亲自来了。
二人一阵忙乱,收拾了碗筷桌椅,又换了正装,这才开门迎了进来。
“有什么话太太让人说一声,我过去便是了,怎么亲自来了。”宋三娘子有些不安的说道,一面忙让坐。
知府夫人年四十三四,出身济州大家,性子和善,闻言只是一笑。
“听说病了,正巧出门回来路过,便过来瞧瞧你。”她笑道,待仆妇取了锦团垫子以及枕手铺在椅子上桌子上便坐下来,端详了宋三娘子,“可不是,这气色不太好。”
宋三娘子让刘梅宝斟了茶,闻言忙感激的道谢。
“就是太高兴了,我这心里受不住…”她说道,说着眼圈又红了,“都是太太和老爷慈悲,我家才能…”
“你看你,还说这个。”知府夫人忙说道,一面示意她坐下来,“坏的挺过来了,好的也要受得住…”一面又对一旁侍立的仆妇吩咐取了我常吃的安神茶来给三娘。
宋三娘子忙起身推辞,仆妇已经应声出去了。
刘梅宝斟茶端过来,知府夫人看着她一笑。
“大姑娘也瘦了。”她笑道,“不过这气色还好。”
刘梅宝忙笑着道谢。
又说了两句闲话,知府夫人却始终不端茶。
“说句不怕你们恼的话,我这人吃什么茶吃惯了,换了别的不行,”她笑咪咪的说道,一面对仆妇道,“去从车上取了茶来,借宋娘子的地方煮了来。”
仆妇应声要去,刘梅宝当然不能真让这仆妇去自己煮,忙跟着出去了等那仆妇拿来茶,便让她进去,自己去厨房烧水。
重新斟了茶,刘梅宝端着才走到门口,就听屋内知府夫人说了句这门亲事你觉得怎么样,便忙收住脚。
原来方才知府夫人是特意借口吃茶让她回避的。
知府夫人亲自来说亲事?是给周良玉还是自己?
犹豫再三,她还是站在门口听着。
“…这卢岩也是你们解县人….”知府夫人的话传了出来。
刘梅宝心里一跳,咬住了下唇,听得内里知府夫人将这卢岩的身家详细的说了遍,当然避开了那些不太招人喜欢的事迹,但她也知道这个也瞒不住。
“这出身是不太好,不过不是还有一句话说英雄不问出处,这年轻人我亲自瞧了,我家老爷对他也是赞誉有加,说是个靠得住的,他自小也没爹娘教导,难免走些歪路,以后家里长辈有你看着,外边呢有我家老爷看着,保证这路越走越好…”知府夫人柔声细语的说道。
内里宋三娘子沉默一刻,就在刘梅宝心思纷乱时,她开口了。
“儿女大事不是玩笑,劳烦太太问一下,是一心一意要来求我们家,还是高不成的便又来低就?”宋三娘子说道。
这句话知府夫人和刘梅宝都愣了下。
宋三娘子说出这种话,便是对这门亲事不排斥了,这一点真是出乎刘梅宝意料,只是….
她抿了抿嘴,向门边再次倾了倾身子,只可惜知府夫人是何等人物,宋三娘子这话一出口她就什么都明白了,连多问一句都不用,立刻起身告辞了。
“我定问清楚了,三娘你安心。”临走拍了拍宋三娘子的手背,郑重说道。
送走了知府夫人,刘梅宝看着宋三娘子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宋三娘子也没说什么,只当知府夫人就是过来坐一坐。
隔日,她们等待的安心消息就来了。
那时周良玉刚进门,宋三娘子和刘梅宝正忙着嘘寒问暖,烧水做饭,门外有人拍门。
刘梅宝一面问着谁一面打开了门,就见卢岩在外站着,冲她一笑。
这一次他没有穿那些家常的旧衣,而是换上一件崭新的深蓝袍子,当然除此之外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收拾的干干净净,面上带着几分紧张几分喜悦,手里还拎着一大串礼盒,看上去格外的怪异。
只有他一个人,身旁并没有跟着盐兵。
“你怎么来了?”刘梅宝脱口问道,满脸的惊讶,旋即又有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