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之使(1 / 1)

且说袁恕己问罢,崔晔还未回答,赵雪瑞浅笑款款道:“容宝斋有一件《中秋帖》,说是王献之亲笔的,我本来想收了当作父亲的生日贺礼,却自忖见识短浅,竟不认得真假,只得有劳哥哥帮我去看了眼。”

袁恕己道:“哦?那可验明真假了?”

“是,”赵雪瑞微笑道:“虽并不是王献之的亲笔,乃是后人临笔,却也是很难得的,因此仍是收了。少卿可要一观?”

赵雪瑞身后站着两个丫鬟,其中一人手中捧着一个长条锦盒,里头必然就是那宝物了。

“不必,我是个粗人,对文墨上见识有限,”袁恕己似笑非笑道:“到底是天官,对这些高文雅墨了若指掌,整个长安只怕都无人能及。”

崔晔淡声道:“少卿过誉了,不敢当。”

桓彦范忽然笑道:“怎么两位也来这楼里,敢情是来吃饭的?”

赵雪瑞笑道:“是我要请大哥,毕竟帮了我这样大忙,又是这个时辰了,没想到几位也正在。”

袁恕己道:“既然如此,请两位落座自安,万万不要因为我们在此而打扰了。”

赵雪瑞目光依依,含笑柔声道:“少卿多虑了。”

袁恕己瞥她一眼,便又恍若无事地看向别处。

崔晔则道:“请。”自顾自迈步往内走开。

赵雪瑞看一眼阿弦,也跟着去了,身后跟随的众下人也都走开。

剩下他们四个站在原地,一直目送崔晔跟赵雪瑞入了前方的隔间,才各自落座。

崔升擦擦汗道:“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到哥哥。”

桓彦范笑道:“天官又不是老虎,怎么吓得脸色都变了?再说虎毒不食子,你是兄弟,何至于如此恭谨哩?”

崔升嘿嘿地笑。

袁恕己冷道:“他是养老虎的人,岂不是比老虎还可怕?”

桓彦范笑着低声:“咱们背后说人,倒要小心些,别如此张扬,若给天官听见,岂不难堪?”

袁恕己道:“又非说他的坏话,怕个什么?”

桓彦范见阿弦沉默不语,便道:“你又怎么了?这脸色倒也跟崔二哥有些相似。”

阿弦讷然,忽地问道:“《中秋帖》又是什么?”

桓彦范笑道:“是一张行书字帖而已,不过三行,区区二十二个字罢了。”

阿弦目瞪口呆:“这也成?”

崔升忍不住笑说:“这是当然了,王献之乃是‘书圣’王羲之之子,同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正是读书之人心目中登峰造极的两人,但凡会写字的,都要先学二王,就如同读书人拜孔夫子一样,二王便似书法文墨界的孔夫子一般,所以你想想看,别说是二十二个字,就算是一个字也是如珠如宝价值千金,这般还极是抢手难得呢。”

阿弦看看自己的双手,啧啧叹道:“我当初怎么不去学写字呢?别说一字千金,就算一字一文,也能衣食无忧了吧?”

桓彦范大笑:“你怎么这点儿出息!一字一文?若要得家财万贯,手腕还要不要了。”

“别听小桓子的,”袁恕己对阿弦道:“这是个天赋相关,你又不是那一路人,何必自讨苦吃,何况你会的那些,别人还是边儿都摸不到呢。”

阿弦笑道:“有点道理,我心里好过多了。”

“什么有点道理,是大有道理。”袁恕己白了她一眼,“你要也去学什么《中秋帖》,什么‘难得的’,我还懒得理你呢。”

桓彦范听他口吻隐约泛酸,忍笑问:“怎么,莫非你瞧不起斯文人?”

袁恕己哼道:“我哪里敢?我虽不懂,也并不非议,只敬而远之罢了。”

桓彦范道:“你敬而远之的是书法,还是人?或者兼而有之?”

袁恕己道:“偏你话多。”夹起一块儿白肉,递到桓彦范嘴边儿,“赶紧堵住这嘴!”

崔升在旁看他们说笑,之前的“惊恐”才也逐渐散开。

阿弦回头看了一眼那隔间,并无动静,只有小二进出,想是在点菜吃了。

桓彦范吞下那肉又喝了口酒:“赵姑娘酷爱文墨倒也罢了,只是……她居然能请动天官为她鉴赏真假,倒是出人意料。”

桌上三个人的目光顿时都看向崔升。

崔升会意,因低低解释道:“哥哥对于这些前辈高人的文墨也格外喜爱,若知道是书斋打着王献之的旗号,不管是不是赵姑娘相请,他一定都要去看一眼的。”

袁恕己道:“那么受人之托,吃人之饭,想必也是寻常的?”

崔升笑道:“这个倒是有点意外,不过我们家跟赵家向来关系不错,而且……”

崔升又小心地看了一眼那边儿隔间,手拢着嘴唇低低道:“之前家里曾请了几位姑娘到府中,听说是给哥哥择亲,据我所知,家里似乎很中意赵姑娘,毕竟……”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问道:“毕竟怎么样?”

“嘘,”崔升示意他们小声,又道:“难道你们没看出来么?赵姑娘的相貌虽无可挑剔,但那股气质,倒是有些像是……”

袁恕己挑眉,桓彦范摸着下巴不语。

阿弦口干,抓起杯子就要再喝一口。

袁恕己忙拦住:“你那酒冷了,换一换。”

从她手中将杯子拿了过来,将残酒一饮而尽,又亲自从滚水里拿了银壶,给阿弦斟了半杯:“别喝太多。”

“唔。”阿弦慢慢地啜了口,先前喝的时候,还是甜香的,这会儿尝起来,却不知怎地喉头竟泛起一丝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