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朝野已经炸开了锅。
原本大家在津津乐道杨大人和徐部堂的明争暗斗,这种高层的争斗,其实最是吸引别人的眼球,可是一大清早,各家报纸传出消息,说是徐家遭遇刺客,直浙总督王道中被杀,凶徒杀死了王道中之后,在徐家放火引发混乱,随即趁乱逃之夭夭,顺天府、锦衣卫、五城兵马司以及刑部等衙门纷纷开始侦办此案,至今未有结果。
舆论哗然,想到前几日传出来的消息,说是王道中掌握杨一清图谋不轨的铁证,接下来王道中被刺,幕后指使之人昭然若揭。
堂堂内阁大学士,居然买凶杀人,居然刺杀朝廷命官,居然如此无耻,居然如此堂而皇之,没有顾忌。
一时之间,到处都在叫骂。
偶尔有一些杨一清辩解之人,不得不跳出来:“谁能保证王道中当真有杨大人图谋不轨的证据,这些,本就是坊间流言,为何要相信流言?你我之间胡说八道就是了,可是具体情况,谁会知道?”
更多人反驳:“胡说八道,若是没有证据,王道中堂堂直浙总督,为何要来京师。徐大人带着他,为何事先不敢声张,若不是他昨夜被刺,徐大人都不敢承认自己带着王道中来京,你真以为徐大人是傻子,王道中也是傻子,连证据都没有,不过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指证,他们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莫非你以为,他们是来京师,是无所事事,学那些文人墨客,四处游学的吗?”
这一句话,让人哑口无言,是啊,人家神神秘秘,堂堂部堂,堂堂总督,如此低调,像做贼一般,只是为了来弹劾杨一清生活作风有问题?这显然是让人理解不能,因为但凡是正常人都晓得,到了他们这种身份的人,怎么可能做这种无聊的事。
况且事先,据传是杨一清传出了要收拾王道中的传闻,甚至有人还查出,杨家确实有人去了王家的乡里一趟,本来这只是杨一清做出来的假动作,吓唬王道中而已,而现在,却都成了证据。你没事,让你的人去王道中的老家做什么?莫非你不但要王道中死,还要杀人全家?
又有人不禁辩驳:“杨大人要杀王道中,此前就有流言,而现在他动手,难道就不怕……”
“怕个屁!”无数人跳脚,群起攻之:“这等无耻大奸大恶之人,会在乎别人怎么说吗?王道中若是到时候跳出来指证他,他就是欺君大罪,是万死莫赎,死无葬身之地,而现在,他便是看准了没了证据,没有了证据,他还怕什么,他会怕咱们骂几句,朝廷没有证据,又能将他怎么样?这个老匹夫,罪该万死,无耻之尤!”
痛骂声喧嚣尘上,在杨家,不少读书人吃了没事做,写了许多字报贴在杨家的院墙上,上书:“狗贼!”“无耻!”“奸相!”等字样。
还有人索性朝杨家砸石头、泼粪,之所以如此引人愤怒,一方面是杨廷和的身份敏感,历朝历代,未有雇凶杀人的宰辅,想到这么一个大奸大恶的人在内阁里,决定着朝政大事,换做是谁,怕都寝食难安。另外一个原因却更是让人觉得可笑,因为在此之前,许多人对杨一清是抱有好感的,甚至有不少人根深蒂固的认为,杨一清乃是柱国之臣,乃是中流砥柱,那些信任爱戴他的人从前越是对他抱有希望,现在的失望就越大,人一失望,就会愤恨,愤恨起来,就难免做一些过激的行为。
这就好像一个道理,所谓敌人并不可恨,可恨的是叛徒,对王学的人来说,杨一清本来就不是好东西,他做出这等事来,纯属是更加没有下限,讨厌的只是更加讨厌。可是对那些曾经拥护他,对他抱有希望,对他拥护爱戴,可是现在一转眼,发现自己被骗了,被他的道貌岸然骗的心都凉透,因此,从前对杨廷和有多拥护,现在就对他有多仇恨,在杨家之外,往往闹事的反而极少有王学门人,却是从前为杨一清说好话的人多。
国子监。
监生们骂成一片,再加上博士、教谕等人的默许,各种各样的叫骂连绵不绝,以至于祭酒都不能制止,因为谁都知道,这位阁臣已经臭了大街,你若是站出来不准他们骂,到时候被人扣了一个杨一清余党的帽子,多半到时候大家的矛头就不是指向杨一清,而是指向他了。
大明朝的叫骂文化,和后世相比也不遑多让,各种尖酸恶毒,各种阴阳怪气,一句匹夫,一句无耻,其实都算是客气,而且既然没人制止,监生们每天都凑在一起,本来就想无事都要生非,现在就更加是嚣张无比了。
而杨一清的不少本身,现在处在纠结之中,他们原本靠着杨一清混出来,拿杨一清当成参天大树,成为杨一清的党羽,关系之亲密,自不必说,可是一夜之间,恩师臭了大街,而他们,也即将成为过街老鼠,虽然现在,大家骂的还是他们的恩府,可是谁都晓得,到时候舆论扩大,必定要波及到他们身上,他们毕竟是杨一清最亲密之人,是杨一清的政治密友,一切都和杨一清息息相关,杨一清臭了大街,他们也绝对脱不了干系。
事到如今,无论他们信不信杨一清是那种雇凶杀人的人,可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认,任何沾上恩府的,都要倒霉,许多人都是清流官,名声最是要紧,若是名声都没了,这一辈子,怕是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