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帝宫,大殿
殿中四面围着屏风,金砖光可鉴影,殿宇深邃,内阁大臣有着座位,别的官员都肃立在御座前。
王弘毅默默看着摊在案几上地图。
整个天下,除草原和幽州,都归于自己手中。
草原面积极大,并非富庶之地,在数十年前,只能勉强温饱,游族只能在边境时不时的劫掠,十分困苦,直至那位号称汗国之主的男人横空出世,在他所率领的骑兵杀伐之下,游牧部落渐渐合拢,草原渐渐安稳下来。
这让草原上的部落,扩展到了能入侵中原程度。
其实从草原的角度,大汗也是有功于草原,凝聚出黑龙,可眼下这条黑龙,元气已经大大折损。
在中原损失巨大,前后超过五万人,在内部更由于各种各样原因,产生了内战,又有五万男丁折损。
这对汗国来说,就是一场浩劫,就算这浩劫结束,留下的结果也很让人绝望。
对大成朝来说,甚至要希望这内战持续到更长时间,当然这不可能,那目前要做的,就是扶植巴鲁,和汗国对抗。
人选上并州的樊流海,还是让王弘毅很放心。
樊流海深沉刚毅,沉着应变,经过多年历练,是第一流大将,掌握了七万大军,不少是多次上过战场的老兵,虽目前补充了一些新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不会差着,总体实力甚是可观。
有着他,就算是大汗亲率前来,也未必能讨得好。
巴鲁喘过气后,是不是反戈对付大成朝,王弘毅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可能性很低,而且眼下这些都不是主要,先将汗国分崩离析、摧毁,才是王弘毅的首要目标。
至于巴鲁,论谋略和魄力,巴鲁赶不上大汗,当然最主要是实力和大势,到了日后,即便此人有了反心也无济于事。
“皇上亲率十万大军坐镇洛阳,并州又有定国大将军座镇,拥兵七万,辅以火器,以胡人现在情况,莫非还敢向我朝挑衅?”见皇上沉思,郑平原低语的说着。
“大都督您有所不知,胡人虽势微,只占着幽州一地,但他们自恃有着草原,我朝大军不能深入其境,有恃无恐,哪怕落败,也不肯就此罢休,还有着卷土重来之心。”见皇上没有说话,张攸之低声说着:“收复幽州不是很难,但只怕以后还要和前朝一样,派遣数十万边军驻扎,以防入侵。”
不止郑平原听了皱眉,连没有开口的几个大将大臣,都皱了眉。
因他们明白,张攸之说的并不假。
从古至今,多少朝多少代,草原一直就没有消停过,朝廷数十次派兵来剿,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原因还是草原万里,大军到了这里,一旦深入草原,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
到最后被熟悉地形又生活在这里的草原人击败,不得不狼狈撤回去。
这样一处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人,眼里只能放牧的穷乡僻壤,实在是不值得用着大把士兵和财政平定,可草原上又是历代大祸端,这又是事实。
想到这些时,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张攸之。
张攸之是每逢皇上亲征都要随军的内阁大臣,这样的事,想必知道些内情,皇上准备怎么样处理呢?
张攸之目光一闪,却没有再说,事实上对于胡人的政策,是远征,还是以胡制胡,又或是直接放弃草原,也是在不断的琢磨着。
以前读书,大多是内治文事,对边疆所说不多,有提到都是寥寥一两句直接带过了,再深究些,也不过是一句蛮夷之地,读书人都会抱有一定的轻视。
但是当上了官,大官,官府和朝廷资料中,一份份关于草原和边疆的文书积累起来宛然小山。
六个朝代,几十个皇帝,上千年,无数明君贤臣勇武将士,都在企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证明只能一时缓解,无法根治。
张攸之暗暗叹一口气,以八旗制来约束胡人,不知道这方法执行下去,会不会有什么纰漏。
胡人所带来的战乱,实在是令人骇然,再让得以喘息,以后怕是对大成朝不利。
王弘毅抬起头时,看到的是这些官员将领沉思着模样。
“张卿,你说的确有道理,的确,胡人虽败给了我朝大军,但回到草原,就同龙归大海,倚仗着草原可进可退,自是不会向我朝轻易低头!”王弘毅轻轻敲了敲桌面,看向张攸之,说着:“而且胡汗也是一方豪杰,性情刚毅,只怕更不会认输。”
心中更是暗暗,何止一方豪杰?在前世,这是汗国的开国太祖,一条货真价实的黑龙!
张攸之起身深深一躬,说:“皇上,臣还是觉得,胡人断不可信。”
“张卿之所想,朕都知晓,只是草原之大,其族真能斩尽么?”
汗国屠杀异己时,尚有着不少部落逃遁,成朝想屠杀,这些部落只会远远迁移。
并且从可能性上说,这是不可能,草原数千里,不止有着骑兵,更有着普通牧民,真是将他们全部斩杀,那要杀多少人?
而且成朝大军深入草原,不提会遇到多少麻烦和困难,就是真将草原控制住了,又要耗费着多少精力?
草原地域辽阔,又无法转化成农田,对汉人来说,除非进化到机械时代,不然直接征服这块地,难如登天。
最可怕的是,就算和汉武帝一样,拼上国运,消耗龙气,扫荡草原成功,但远远北方又有新的游牧民族进入,上百年后又是祸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