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正十六年,十月十日。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这几天又恰恰都是晴天,只见整片天空蔚蓝一片,只有几朵白云在浮动着,微微细风拂过,也带着爽朗,让人忍不住就会心生畅快之感。
襄阳城,天刚刚放亮,街道上闪亮一片,街旁的树木枝叶上,洒落着昨夜的露水,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极为的晶莹耀眼。
新宫的宫门这时已经大开了,整个王宫都被布置得焕然一新,身着着鲜明甲胄的宫廷护卫军分立于宫门两旁,手持着长矛,一个个身材挺拔、身高相似,极其的整齐!
这座王宫的规模,已非是之前节度使规格。
虽然实际上,还比不上成都的蜀王宫,蜀王宫是历代蜀王经营,自然豪华宏伟,而这王宫,是以着旧日府邸扩建而成,显得稍小一些,不过,山不在高,有仙者灵,水不在深,有龙者灵。
此时凝看上去,只见这内宫中,已经凝聚出洪流一样的赤气,在宫殿上运转着。
蜀王宫专门用来进行朝会的大殿内,也是点起了熏香,里面有着阵阵人声传出来。
别的可以不修,登基称王以及召开朝会的大殿,不能马虎,单看这座大殿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丝皇宫朝殿的感觉。
整座大殿的规格尺寸,比照着真正的皇宫规格来,只不过在一些装饰布置上稍微的有所避讳一些。
让人不至于一眼看过去,就会觉得这里是皇宫,可即便如此,依旧能让人一进来,就心生敬畏之感。
大殿的地面闪亮,是因为大殿的地面俱是以着一种涂金之砖铺地而成,九根几人合抱着都会略显困难的雕花石柱,分列于大殿的各个角落,这座大殿的最上面台阶上,一张巨大的座位,就显眼的摆放在这里,座椅上包裹着红色丝绸,与金色搭配起来,极为的肃穆威严!
这张王座所在的大殿最上位置,高度足足高出大殿十二阶,两旁摆放着的饰物瓶器,也都是精品,整个地方一看过去,就会让人觉得璀璨,不敢去直视。
此刻,这王座上,空无一人,这大殿中,却已经是聚集了不少人,少说也有着七八十人,他们都小声的说着话。
襄阳城中,王弘毅帐下所有的文臣武将,在这一天,都闻风动起来,这也包括那些级别最低的刀笔小吏和低等将校。
因为这些时日,先是王位大典的筹备,后是内宫的即将到来,谁都不想在这时候,给上司不好的印象。
能来到这大殿之中,都是些品级不低的官员,看着他们穿着官服,分文武站立,俨然是一个小朝廷。
细乐声起,六十四个乐师各按方位,以黄钟大吕十二吕乐律为主,以萧笙琴和声,编钟铜磬相伴,乐声中,群臣按照礼仪,跪着高呼:“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喊着,一齐叩下头去。
这就是登基的排练,已经练习了几次了。
一切排列完毕,稍加休息。
站在文官行列最前面,是两个看起来很是熟悉的人,两人身上的气质,说话言行,都给人一种默契。
一个一身六品官官服,实际上官品不高,不过却排在最前,儒雅的脸上,却透着一丝杀伐之气,举手投足间,也带着凛冽感觉。
这正是张攸之!
站在张攸之前面的一人,也是六品官,长身玉立,气质如玉,眼眸如星,带着温润之感,脸上也总是带着微笑,此人正是虞良博!
这两人身后是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一些甚至是从秘文阁出来的官员,对这两人自是尊重。
武将班列中,最前方的是几个老将,他们身后站着一人,与前面的几位都有不同,就是从年龄上来看也是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这是一个青年,身上穿着是正四品的武将服,几乎是第一,使老将都不由神色复杂。
站在大殿中的官员,却无一人对他站在这里表示出异议,他就是在这次水战中,立了大功的新任水军大都督吕肃海!
此刻王弘毅还没有到来,整大殿中,自然是嘈杂声有之。
一些文臣武将都聚在一起,小声谈论着。
“虞大人,听闻你近日身体欠佳,可曾痊愈否?”
文臣班列中最前面的两人,此刻站在一起,都是一脸淡然,只不过相比下,虞良博的脸色要略显苍白一些。
张攸之小声向虞良博询问着,两人在共事最多,算的上是交情不错了。
“已是差不多痊愈了,只是身体还略微有些虚弱……大概还需调养一段时日吧。”虞良博笑着回答:“张大人,你前些时日忙着战事,这几日刚刚歇息下来,怕是头疼,不再犯了吧?”
“已是不再犯了,主公请来的医官,着实的了得,只是几味药下去就好了八成。”说起此事,张攸之到现在还是有些唏嘘。“这都要托主公的大福,才能有此效果,而且也不是大毛病,倒是虞大人,忙过这几日,定要好好调养一番才是。”
“登基之事,的确是忙的人仰马翻,今日后,怕是能平静一段时日了。”虞良博笑着点头应和。
王弘毅称王后,政体会发生巨大改变。
首先就是六司提拔成六部,每部都变成了正三品,秘文阁晋升到正五品。
李刚担任吏部尚书、王彦担任户部尚书,虞昭担任礼部尚书,胡策担任刑部尚书,李显担任工部尚书,丁虎臣担任兵部尚书,都是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