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下鸿门,土地平阔,若扎起营垒来,最多可驻扎四十万大军,一向是秦军东出的聚集地,早年秦孝公派商鞅东征从这里出发,王翦以六十万兵灭楚,也以此为聚集关中兵卒的大本营……
“如我所言,眼下摄政已有雍、梁、荆三州,又有南阳、江东,这两地加起来又是一州,非要征的话,六十万有些难,但起码也能征个四十万了……”
说话的人叫杨武,三十余岁年纪,乃是关中下邽县人,过去在故秦军队里做军法官,他这个人聪明又勤快,素来善辩,分析起局势来头头是道,在蓝田大倒戈中,他是紧随杨喜他们投降的。
杨武此时正在同一个来自宁秦的同僚说着话,眼睛却瞥向大帐内的其他人。
虽然已有征兵四十万的实力,可目前在戏下的军队,只有四万。
故秦人降卒,八月份西河战事结束后,除了一支新组建的“西河之师“在训练整编外,基本都放其归家收割去了。
而北伐军也分驻各地,或在陇西,或在北地,或在上郡、封陵渡,更有一部分被东门豹带去了函谷关和陕县。所以在咸阳附近的,也就五万人左右,一万人作为“中尉军”,负责咸阳城防,其他人便作为守护关中的“卫尉军”,在戏下驻扎训练——至于总的新番号,摄政尚未宣布。
不过就杨武问了一圈所了解的,在场的众人,竟是来自四面八方——有北地的良家子骑兵司马,名甘冲者,有韩信麾下的长史,有东门豹军中的军法官,也有不少故秦军队投诚后的优秀军吏。
除了军吏外,此处更有不少来自咸阳九卿各官署的秦吏,譬如安陆喜君的儿子恢,治粟校尉萧何的属下管粮小吏赵尧等,更有一些在御史府掌管图籍的小官。
他甚至还看到了几个身上散发着奇怪味道的方术士……
“这是要作甚,演百戏么?”杨武有些摸不着头脑,他问过一些人了,并没有出众军功,却仍被上司推荐来了,至于作甚,却又不明说,大家都在此荟萃一堂。
可光是“摄政将亲自接见”这一条,就足够众人动身来此了,经过减租减赋,以及百戏的宣传,摄政在关中声望高涨,已仅次于秦始皇帝了……
正在众人猜测纷纷时,摄政到了。
“夏公至!”
北伐军吏们齐刷刷地站起身来,挺直了腰板,故秦军吏稍后一步,杨武稍稍踮起脚尖想看清摄政的相貌,可惜他前面有个来自北地的大高个子,挡了视线,一齐被挡视线的,还有左侧一个个子矮小的南方人,方才攀谈中,杨武得知其来自南阳,叫吕胜。
众人一起作揖时,杨武故意躬身慢了点,才窥见摄政的样貌,一身戎装,可惜看不清脸……
“二三子久待了。”
摄政十分和蔼,让众人就坐,随他一同来到的,还有许多大吏,譬如治粟内史萧何、护军季婴、太医令陈无咎、太卜徐福、行人陈恢等……
而一开口,就令人惊讶。
“今日召二三子来,是为了总结成败!”
“西河之战为何不能建全功,导致项籍全身而退。”
“淮南之战为何功败垂成!”
所有人都提起精神来,眼中诧异,总结失败,这真不像是秦军作风……
反正在场的不是老百姓,摄政也不避讳了,他说,两战之所以不尽人意,第一是错估了敌人的实力,第二,则是缺少良好的一指挥系统。
“三折肱为良医,吾等能败一次两次,但不能败第三次,天下四分五裂,百姓肝脑涂地,为了早日扫平六国群盗,再统天下,为了日后三军出征顺利,需得知己知彼,号令如臂使。”
“故,余将设一新官署,专司兵事妙算,为将帅股肱羽翼!”
这场会不长,主要内容是向众人宣布,他们都是三军及官府的最优秀人才,被入选了直辖于太尉的机构,一个名为“羽翼营”的官署。
“吾曾读《六韬》,见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受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这书里举例说明了,股肱羽翼应有七十二人组成,包括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伏旗鼓、股股、通才、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面人才,分管作战、宣传、间谍、天文、通信、工程、医务、军需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一句话,人无完人,再强的统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需要各类人才来提供战场信息、情报,并解决那些基础小事。
黑夫最初看这兵书时惊为天人,这所谓的“肱股羽翼”,不就是后世的“总参谋部”制度么?工作几乎如出一辙,除了没有参谋部这个名字,几乎全一样。
但,这仅仅存在于兵书理论上,一来此兵法乃战国时齐人所作,为齐国秘藏,世上知道的人不多,二来,因为到了齐闵王时期,因迷信募兵制度,讲究精兵的齐国被他国吊打,被荀子说成是“亡国之兵”,其军队制度更没人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