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驿站(1 / 1)

锦桐 闲听落花 1124 字 3天前

他让六月走这一趟,不是为了看大姐姐,而是为了看五哥儿,万一五哥儿真象明面上那么病弱,连几声爆竹响都经受不起,那他就只好想办法护着姐姐假死逃遁,他想过了,真要那样,他就陪着姐姐,也不回家,一路往北,落草为寇,至少自由自在。

如今五哥儿生机勃勃,这是天佑宁家!

“别的呢?”宁远又问了句。

“五哥儿是睡着被人叫醒了过来的,一身睡意,不过,五哥儿一双眼睛黑白分明,亮极了,黑眼珠清透乌黑,那双眼睛,和七爷象极了。”六月露出丝笑容,虽然只见了一面,他很喜欢那位五爷。

“眼明心亮!我宁家的血脉!哼!”宁远傲慢的抬起下巴,一时心情好极了,看来,五哥儿不但身体强健,还是个聪明伶俐的。真是万事俱备,只差他想出个好主意了!

“说说京城的消息。”

“是,崔爷说小的去的正好,七爷让打听的事,细细碎碎,信里写不清楚,当面禀报最好……”六月简洁明了的一件件说着京城各家的琐细事。

“……晋王非常照顾母舅杨雪坤,杨雪坤小名蜗牛……”

“叫什么?哪个蜗牛?”宁远打断了六月的话,六月干笑一声,指了指墙角,“就是,地上的蜗牛。崔爷说,杨舅爷的大名跟杨舅爷全不相搭,倒是这个小名,名如其人。”

宁远抓起折扇哗的抖开,两根眉毛一替一根抬了几下,“这京城,倒有几分意思,你接着说!”

“是!崔爷说,晋王生母杨嫔父亲原是六部小官,一场病没了,杨家原来就十分困顿,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杨蜗牛是遗腹子,杨嫔当初自请入宫为奴,据说也是为了替弟弟筹钱治病,杨嫔极疼这个弟弟,自从晋王出宫开府,据说最多的时候,杨嫔一天打发人跑了三四趟,嘱咐晋王照顾好舅舅。晋王对这位母舅确实照顾有加,从晋王出宫开府到现在,杨舅爷大大小小惹了七八件麻烦事,都是晋王出面替他了结的。”

“哪些事,一件件细说。”宁远眯起了眼。

如今活着的,连五哥儿在内,一共四个皇子,另外三个,个个都得盯的死死的,府里落片树叶,都算大事!

“是!”六月细细说了杨舅爷惹下的那七八件事,“……崔爷说了,这位杨舅爷,就是滩糊不上墙的烂稀泥,懒、馋也就算了,爱占小便宜这一样实在讨人厌,占便宜是惹事的祸根。”

“嗯,小爷听出来了,前儿他赔的四万银子,是先从墨相家那位墨七少爷手里借了,隔天,晋王府长史、绥宁伯世子姜焕璋拿了银票子还给了墨七?”

“是。”

“有意思。看样子晋王对他这个新任命的长史很亲近,说说这个姜焕璋!”

“是!”六月从姜焕璋父亲。绥宁伯姜华远说起,宁远听到姜伯爷抵了御赐祖宅,就为了买那块上古的徽墨这里,噗的一声,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用折扇啪啪拍着炕几,“跟崔信说,给小爷把这个……卖墨这个人给小爷找出来,小爷就喜欢这样的!上古的徽墨,亏他想得出来,这是个妙人儿!”

“是。”六月露出丝无奈的笑,等宁远笑声落下,接着往下说,“……小的回来时,李氏已经在李家在宁寿庵外的别院里住下了,如今,姜焕璋撑着姨娘顾氏主持了绥宁伯府中馈,崔爷打听到的信儿,说是顾氏在绥宁伯府的处境十分艰难。”

“银票子是怎么回事?崔信没查清楚?”

“是。崔爷也觉得稀奇,说是仔细打听过,那天晚上,顾大爷确实匣子没离手,可第二天到了德隆银号,银票子就成了白纸,崔爷说,照他看,这十万银子确实没了,不象是顾家父子藏了这十万银子,再次讹诈姜家。可到底是怎么样把老母鸡变成了鸭,他还没查出来。”

“李氏那些嫁妆里,有多少包金假货?”

“崔爷说,应该不少,他拿到的,就有二三十件了,顾大爷揣了一怀回去,里面就两件真东西,崔爷还从姜府下人手里拿到了四五件。”

“传话给崔信,好好查查这个李氏,还有李家,那位女财神,还有她新过继的那个儿子李信。”宁远一根眉毛挑的老高,揉着下巴,一脸的兴致。“这位李氏有意思,这是明摆着的,一串儿小手段肯定出自她手,把姜家和顾家耍的团团转!难道就因为姜焕璋待她不好?倒是个有性格的!小爷我……”

喜欢两个字差点脱口而出,幸好宁远反应快,硬生生又咽了回去,人家是个小媳妇,他不能随便喜欢!

张太太和李信很晚才回到紫藤山庄,张太太一脸喜色,她在佛祖面前抽了签,又给李信认认真真批了八字,件件都是上上大吉,这一两个月的郁结,被这几根上上大吉冲散了不少。

不管是她请来的,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总之,文二爷来了,再加上张太太进门这一脸喜色,李桐顿时心情大好,一家三口,这一顿晚饭吃的欢欣愉快。

饭后上了茶,李桐说起了文二爷的事,“……文二爷的大才,是上个月姜焕璋会客,我正好路过,偷听了几句,正好那人说到上元县的文二爷,说文二爷师爷世家出身,他父亲和叔父,一个学了刑名,一个学了钱粮,文二爷因为一生下来就是个瘸子,所以到七八岁上,就跟在叔父身边学习钱粮,据说他十五六岁时,钱粮上就比他叔父还要精通,他叔父那时候在河督衙门当差……”

“哪一任河督?”李信惊讶问道。

“这个没听说起。”李桐不敢说的太细,就是这些,只怕阿娘已经有几分疑心了。

“文二爷钱粮上学到了家,就去了父亲身边学刑名,据说是在两淮宪司衙门,又学了几年,宪司犯了事,他父亲牵连了进去,押解进京的路上病死了,之后,也不清楚怎么回事,总之他叔父也下了大狱,还抄了家,到后来,他叔父和他家,两家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