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谶语事件(中)(1 / 1)

江山战图 高月 1009 字 3天前

杨广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他虽然受章仇太翼的影响,决定加强军队对权力中枢的拱卫,以改变紫微中枢受损的天象。

但虞世基的建议又说到了他心坎上,军队大改他已经施行了三年,轮廓已渐渐清晰,如果来护儿的这支军队再分下去,势必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到他的军制改制。

杨广的军队改制思路很清晰,地方上解散鹰扬府,用十大通守坐镇四方,受朝廷直辖,通守由他任命,这样就解决了豪门士族对地方府兵的控制。

另外再解散被关陇贵族控制的备身府,成立骁果军府,用来拱卫京城。

三场高句丽之战,使杨广顺利完成了军队改制,彻底割除了关陇贵族和地方士族这两大毒瘤对军队的控制,意义十分重大。

所以虞世基很清楚军队改制对杨广的重要,他极力要求解散来护儿的前军,就以军队改制为借口,最终戳中了杨广的要害。

杨广沉思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就依卿所言,解散来护儿的前军!”

虞世基又趁机进言道:“微臣反复思考,为了维护陛下的信誉,微臣建议,这次高句丽战役的赏赐还是要给他们,让他们没有怨言地拿着赏赐回乡。”

杨广奇怪地看了一眼虞世基,当初极力劝说自己不要给军队赏赐之人就是虞世基,现在他居然改口劝自己兑现承诺,这是什么缘故?

虞世基心中有点发虚,连忙解释道:“当初微臣劝陛下暂时不要考虑赏赐之事,是因为这支军队如此处置还没有定论,现在既然陛下已决定解散他们,那么赏赐就可以兑现了,这样便可以把将士对解散的不满降到最低,还能维护陛下的信誉,微臣并非有私心,请陛下明鉴!”

其实杨广也并不在意那点赏赐小钱,朝中府库还比较充裕,他也是考虑到来护儿一案尚无定论,所以才不考虑军功论赏,既然军队决定解散,那么是在要解散之前兑现赏赐,以防军心不稳。

杨广便点点头,“这件事朕就交给虞卿了,让兵部草拟赏赐方案,虞卿审核,最后给朕看一看,和解散军队之事一并施行!”

“微臣遵旨!”

这时,有宦官在外面禀报,“启禀陛下,萧侍郎有急事求见!”

“宣他进来!”

杨广又对虞世基道:“刚才朕说的事情要尽早施行,解散军队不能再拖下去。”

其实不需要杨广吩咐,虞世基也不会拖延,否则宇文述等人必然会来鼓动圣上,那时又要生变了。

“微臣遵旨!”虞世基行一礼便匆匆退下。

在门口正好遇到走进来的萧瑀,两人的脸同时一沉,互不理睬对方,擦肩而过,他们两人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连起码的掩饰都没有了。

杨广看在眼里,他淡淡地笑了起来,帝王之道,驭下而间之,虞世基和萧瑀的矛盾越深越好,否则像苏威那样的老好人,把权力都拱手让给了虞世基,那可不是他杨广愿意到的事情。

萧瑀是萧皇后之弟,年约五十岁,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稳重,他出身西梁贵族,为人忠正耿直,精明能干,深受杨广的器重和信任,不过有时候他的一些谏言也会触怒杨广,几次要杀他,都被萧皇后及时救下。

萧瑀为官清廉,极为憎恨贪贿无底线的虞世基,几乎不理睬他,最近两年他们为军队改制一事矛盾升级,虞世基为讨好杨广而制定了激进的改制方案,却遭到萧瑀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改制过于激进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尤其会使豪门士族暗中建立私人军队。

萧瑀看得很透彻,天下乱匪四起,豪门士族如果失去了府兵的庇护,为了自保,他们肯定会组建私军,而不会去依靠那些靠不住的通守,这实际上就是汉末乱相重现了,与其让豪门士族建立私军,还不如保持地方军府的存在。

只可惜杨广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萧瑀的劝告,加上虞世基在一旁推波助澜,使萧瑀反对军队改制失败,萧瑀这段时间陷入深深的惆怅之中。

萧瑀上前躬身施礼,“陛下,微臣刚从天津桥过来,遇到了一群进京告御状的老者。”

杨广刚才听说了此事,还特地让侍御史刘治去打听,他坐起身问道:“是哪里来人,为何告状?”

“启禀陛下,是从太原过来的一群乡农,他们状告唐国公,告他强占民田。”

萧瑀将诉状呈给了杨广,“这是他们的诉状,请陛下过目。”

杨广阴沉着脸看完诉状,他心中愈加恼怒,对旁边伺候笔墨的宦官道:“速去传朕旨意,召太原留守李渊来见朕!”

宦官飞奔出去了,萧瑀吓了一跳,连忙劝道:“陛下,乡农心怀恨意,往往会夸大事实,微臣觉得唐国公或许有一些不当的行为,但绝不是强占田地那么严重,那些乡农告诉微臣是强买土地,强买和强占意义并不一样。”

杨广冷冷哼了一声,“他这个人最善于伪装,装成一个宽厚长者的模样,他以为朕看不透他吗?当初朕让他去做马邑郡太守,他就颇有微词,无非是嫌马邑郡贫穷,人口稀少,朕让他做了太原留守,他的本性就渐渐暴露了,好酒贪财,强占土地,这样的人让他主政太原,那是为祸一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