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楼的一间雅室内,几名士子正聚在一起聊天喝酒,他们个个衣冠楚楚,显然是来自名门世家,中间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子,叫做卢涵,是洛阳相国卢楚之侄,来自范阳卢氏。
另外三人则来自崔氏和李氏,涿郡太守崔弘升的两个孙子崔广平和崔广林兄弟,还有李兆希,来自赵郡李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河北几大世家通过数百年的联姻,关系早已盘根错节,他们各自交换子弟去对方家学读书,使年轻一辈的交情也格外深厚。
像年长一辈的卢庆元、李清明、崔元翰等人已经开始出人头地,过了几年,更年轻一代的子弟也出来了,这四人都十七八岁,却个个温文尔雅,少年老成,颇有世家子弟的风范。
这时,李兆希从屋外走进来,关上门笑道:“是我们水军去攻打辽东半岛了,所以引起一片激动。”
“原来如此!”
卢涵笑道:“这可是好消息啊!极可能我们和高句丽的战争要开始了。”
旁边三人都不由一怔,崔广平问道:“卢兄何出此言?”
“我听家主说,高句丽在天子死在江都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一百多年前,他们就是趁中原陷入战乱而吞并了乐浪郡和辽东郡,现在眼看隋末战乱又起,他们便想重施故技,趁机吞并辽东,齐王当然不会让他们阴谋得逞,攻打辽东半岛就是我们的反击。”
“这是好事啊!当初眼看要攻下平壤城,天子却又放弃了,战死那么多人,结果什么都没有拿到,想想就让人窝火。”
“这也是没办法之事,大隋已国力微弱,控制不了高句丽,最后只能便宜了新罗,这次我估计也只是夺取辽东半岛,其实夺取辽东半岛也不错,只要我们水军强大,便可驻扎在辽东半岛上监视平壤。”
旁边李兆希却有点忧心忡忡道:“虽然我们和唐军签署了停战协议,可如果我们陷入和高句丽的战争,唐军一定会再次趁虚而入,我觉得一纸协议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
卢涵呵呵一笑,“这个问题我昨天也问过庆元大哥了,他说唐军在北面和西面目前同时面对薛举、李轨、梁师都和刘武周四支割据势力的威胁,根本就无暇再顾及河北,其实如果不是高句丽蠢蠢欲动,我们倒是要趁机攻占并州,既然签署了停战协议,其实就是为了各自解决后背之忧。”
三人同时点头称是,这时,崔广林笑道:“庆元大哥有没有说起科举之事,卢兄说点内幕吧!”
卢涵喝了口酒笑道:“内幕倒是有那么一点点!”
三人顿时竖起耳朵,一起围了上来......
大堂上的气氛也格外活跃,有士子高声道:“贾兄消息灵通,给我们透露一点这次科举的消息吧!”
众人纷纷大喊:“贾兄,说两句吧!”
贾桓喝了几杯酒,又被众人的热情所感染,便点点头道:“我确实也听到一些消息,应该属实,道听途说的东西我不会告诉大家。”
二楼大堂上顿时变得雅雀无声,很多一楼和三楼的士子也纷纷跑来,拥堵在楼梯口,竖起耳朵听贾桓的消息。
贾桓清了清喉咙道:“大家也知道,朝廷里的官员大多是各大世家出身,军队里也有很多事情,一共只录取一百二十名进士,如果都要照顾各大世家,名额根本就不够分,给了这个,就得罪那个,所以最后朝廷商议了方案,由齐王拍板,这次科举全部用糊名的办法,大家公平竞争,最后唯才是举,估计具体的考试中举办法过几天就会公布了,不管是名门公子,还是寒门子弟,大家都一样,靠自己的才学拼博。”
这番话让很多小户人家子弟都激动起来,纷纷问道:“贾公子,消息属实吗?”
“消息绝对可靠!”
酒楼里再一次欢呼起来,士子们纷纷加菜加酒以示庆贺,酒肆掌柜乐得嘴都合不拢,这样的好消息为何不再多一点呢?
..........
就在中都一天比一天热闹之时,渤海海面上,数百艘大型战船借助东风劲吹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航行,隋军已经准备了数月,就在等东风到来时出击。
这次隋军出动了三百余艘战船,两万三千名水军士兵,由新任水军主将来护儿率军出征,这是来护儿第三次攻打辽东半岛了,而这一次,他们将彻底占领辽东半岛。
在为首一艘横洋舟上,来护儿站在船头远远眺望远处若隐若现的陆地,从山东半岛出征辽东半岛并不远,最近处在东莱郡,只需一天一夜的航程便可抵达,前两次出征辽东半岛都是从东莱郡出发,这次虽然是从北海郡出发,但也只多了半天的航程。
从之前斥候掌握的情况来看,虽然高句丽已经向辽东半岛增兵,但总人数并不多,约八千余人,主要分布在卑奢城和回龙镇两地,另外还回迁了不少民众,由于时间仓促,回迁民众也不是很多,只有万余人,主要集中聚居在辽东半岛北部,南部地区还是以军队为主,其次还分布着极少量的猎户。
这时,长史吴应钦走到来护儿身旁,低声问道:“老将军准备从哪里上岸?”
来护儿笑道:“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用大船上岸,那只有卑奢城和回龙镇两地,我估计高句丽在这两地部署了重兵,但如果用小船上岸,那就灵活得多,至少有七八处地方可以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