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匡太监(1 / 1)

大明武夫 特别白 984 字 3天前

“总不能过得糊涂。”王友山回答一句,他头发散乱,简单用根布条系着,胡须杂乱,但浑身却干净的很,牢房里还有桌椅家具,桌面上还摆着白瓷的茶壶茶杯,旁边还有几本书放着,笔墨纸砚则是在另一边,如果不是身处大牢,这分明就是寻常读书人的书房所在。

如果真是寻常读书人,恐怕还置办不起这么宽敞的书房,这牢房除了窗户小些之外,其余再也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各处都打扫的干净,不仔细闻,甚至都觉察不到异味。

而且这一处牢房周围的监室都是空着,只有王友山这一处有人,偌大的房屋,空荡荡的只有他这么一个犯人。

“辛酉年九月十三,今日..。”王友山磨墨蘸墨,提笔在纸上写道,写完这几个字之后,突然觉得心烦意乱,将纸揉成一团,直接丢在了地上。

在一开始被抓的时候,王友山倒是不怕的,心想儿辈已经做了好大事业,我这一死,无非是不能看他们大展宏图,看天崩地裂而已,而且因为自己党争牵扯,儿子王兆靖那样的才华却没办法考中进士,科举功名被自己连累的彻底封死,没奈何才走了那条路,做父亲的一死交代,也过得去。

可时间一长,人的心思就发生了变化,王友山尽管畅达洒脱,也有见识心胸,可还是忍不住焦躁,然后心慌,开始害怕起来,尤其是这天牢内一切封锁,根本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让人更难平衡。

刚被抓过来,尽管那些番子将重金家产抄拿干净,可依旧没有什么好的待遇,住在脏污的牢房里,虽然没有严刑拷打,可狱卒的喝问,不明身份的人物的逼迫询问,让王友山备受煎熬。

“君子不党,然后就是无人理睬,无人帮扶。”一个御史莫名其妙的下狱,如果是都察院的其他人,早就在京师掀起了轩然大波,清流清贵会让相关人等吃不了兜着走,可王友山被拿问,不少人都是乐见其成,左右空出一个位置,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补上,这王友山就是不知好歹的不让路,现在正好。

有时候王友山也想,如果不是徐州事发,自己会不会被都察院的同僚上司,找个罪名诬陷罢官,可能也是下狱的下场。

盘问徐州虚实,然后王友山写报平安要钱的书信,那伙人逼迫的越来越近,王友山再怎么慌张焦躁,也能看出来这是千刀万剐的盘剥手段,给一次就会没完没了,至于放人,那根本不可能,最后十有八九是被灭口,防着把消息泄露出去。

就在对方准备用刑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转机,似乎是某位宫里的人出手,当时逼迫自己的那伙人极为着急,差点就要在这边火并起来,最后只能恨恨离开。

本以为自己脱离苦海,却没想到被挪了个牢房,境遇大为改善,可依旧不放人。

家产一文不剩,也买通不了狱卒,空口许诺,轮换的几个狱卒听着动心,却没有什么动作,有人被说急了,只是冷笑说道“莫要害我,你不知道这是谁在盯着。”

这话更让王友山凛然,他虽然只是七品御史,可见多识广,自然明白京城大佬的手段,可这莫名其妙的到底是怎么回事,若真是谋反,自己被抓起来的时候,徐州那边恐怕也打起来了。

开始还能细想,到后来憋在这里就要发疯了,王友山也曾失态的大闹咆哮,结果狱卒淡然处之,反正你在牢房里做不得什么,乱砸乱丢,狱卒骂骂咧咧的进去收拾,可也没有动手泄愤。

在这样的对待下,王友山非但没有宽心,反倒愈发忐忑,在天牢诏狱里面,受到这样的善待并不奇怪,但这样的善待断不会出现在一个无依无靠,再无复起可能的光杆御史身上,有起复可能,外面有做官的同僚亲朋,外面有愿意花银子的家人亲眷,在天牢诏狱里过得舒服点不难,可王友山什么都不沾,凭空落下这样的待遇,就让人糊涂了。

京师的消息典故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从前关于这天牢诏狱的事情王友山也听了不少,能这般自在,狱卒这般优容宽大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和天子有亲戚关系的公侯伯,或者是内阁六部都察院里面的什么大佬,要不然就是内廷大珰的关系关照,而这些,王友山同样一个不落。

王友山越来越忐忑焦躁,读书做官养出的涵养气度也被逐渐消磨,有时候王友山就想着自我了断,自己痛快,也不必牵连儿辈,可却怎么也下不去决心,舍生取义,舍生忘死,这些事说来写来都容易的很,真落在自家身上,却难做的很。

偶尔王友山也会想到,会不会是赵进他们在徐州折腾起来,让朝廷投鼠忌器了,可徐州的局面能和整个天下对抗吗?朝廷中枢会在意区区的徐州吗?想到这个,王友山自己就会忽略过去,太过匪夷所思,想了无用。

一天天过去,王友山也忍不住自嘲自怨,若不是自家昏了头,觉得小儿辈做出的局面或许大有前途,跟着胡闹,又怎么会到今天的下场,他那胆大妄为的种种,如果当时能规劝几句,或者劝他们不要这么表露锋芒,自己也不至于有今天,咎由自取和引火自焚,这两个词也当得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