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仁寿四年三月末。
历史上,隋文帝在这一年驾崩,史书中留下了隋炀帝杨广**弑父的传说。不过从目前来看,隋文帝依旧深信太子,也颇为倚重太子,并没有传出父子不和的谣言。
郑言庆还记得,就是在今年,隋炀帝将重修洛阳,并确立了洛阳东都地位。
隋文帝崩,杨广即位,也是隋朝的转折点。
言庆也开始思索,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他如今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住,又有什么力量,去改变隋朝的命运?再者说了,郑言庆的身世至今还是个谜,他不知道,自家和杨隋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与其投靠杨隋,还不如和李唐拉近关系。
以前,他是个家奴,没有资格和身为八大柱国之一的李氏家族拉上关系。
但是现在……
虽然身份地位依旧悬殊,可他已经有了去结交李氏家族的基础。郑家貌似和李家有姻亲关系,在荥阳归宗时,言庆隐约听说到,李渊长子李建成和郑译之子郑元寿(王旁寿)的长女郑丽媛有婚约。李建成今年已十七岁(真实年龄十五岁),而郑丽媛业已十六,都到了成亲的年纪。也就是说,这两人的婚期已不遥远。
必须要在李建成婚期到来之前,成就足够的名气,才能引起李渊的注意?
当郑世安正在考虑着如何做个富家翁的时候,郑言庆的目光,已开始投注于未来。
抵达洛阳,按照规矩,郑仁基应该出面召见。
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郑仁基并没有出来和郑世安祖孙打招呼,只派了郑为善出面。
“大公子身体有恙,无法离榻,所以命我来迎接两位。”
郑为善向郑世安解释。
其实郑世安也知道,什么郑仁基有恙在身,都是借口。之前闹出那么大的动静,郑仁基可说是颜面尽失。若不是郑大士补救得当,郑家恐怕就要被湮没在口水之中。
如今,郑世安祖孙抬籍归宗,郑仁基那大公子哥的面子,怕是不太好看。
本来郑世安祖孙回来了,理应先去和郑仁基照面。毕竟这里面还有一个分发田地的事情,不和郑仁基照面,未免说不过去。但郑仁基把事情都推给了郑为善,根本不让郑世安祖孙到老宅去,所以更谈不上为他祖孙接风洗尘,摆酒设宴了。
郑世安连忙说:“有劳为善,以后我祖孙在洛阳,还要请你多多照拂。”
郑为善笑道:“老叔你这话从何说起?
且不说您是长辈,就以言庆小弟如今的声名,日后怕是要请两位多多照应我才是。”
说完,他取来两个盒子,摆在车上。
“这是……”
郑世安好奇的打开盒子,定睛一看却吓了一跳。
盒子里铺着石灰,摆放着两个惨白的人头。郑言庆旁边探头看了一眼,这盒子里的人头,正是崔道林崔生父子。对于洛阳郑府的善后事宜,郑大士并没有露出口风。
但言庆知道,郑大士既然要拉拢他祖孙,肯定会就这件事,给出一个交代。
只是没有想到,郑家竟然把崔家父子都给杀了!
这可是一份大礼,不管郑世安之前心里是否怨恨,看着这两颗人头,怒气自然消散。
崔道林父子的人头,也让言庆暗自庆幸。
如果不是他已小有名气,又有纥豆陵窦威出面,使得郑大士不敢轻举妄动的话,他祖孙如今只怕早就身首异处。家奴,终究是主人家的附庸,财货。在这年月,虽说家奴可以拥有户籍,但地位并无太大改变,如同一只蚂蚁,随时都会被碾死。
自己以后,也要更小心才是……
“老叔,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是这两个奴才挑动是非,偷走了大公子的宝贝,还妄图嫁祸于你们。大公子和夫人也是受人蒙蔽,冤枉了你们。前些日子,崔家的司朝谒者崔君肃崔大人路过洛阳时,还专门把夫人叫去,狠狠的责怪了一番呢。”
司朝谒者,类似于后世外交官的职务。
而崔君肃是清河崔氏郑州房的代表人物,自崔君绰因隐太子之事受牵连,崔家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崔君肃出面,也代表着郑州崔氏出面。很显然,崔家也注意到了郑言庆的存在。
郑世安连声道:“这又何必,这又何必呢?”
他是个实在人,之前心里有怨气,现在可是一点都没了。
郑为善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崔道林父子也是罪有应得,老叔莫要再挂在心上……言庆,这是颜先生让我转交给你的东西。他还让我转告你,既然你是鹅公子,那当日赌约,他断不会留情。”
说着,郑为善命人拿来一个书筐,放在郑言庆面前。
书筐里,是言庆之前遗留下来的各种笔记手稿。颜师古显然做了一番整理,如今完璧归赵。
“颜先生还说,你天资聪颖,乃百年难见的奇才。
越是如此,才越应该把精力放在正途,而不是整日想着编故事自娱。你自己也说,诗书小道,经史为上。日后你若是想看什么书的话,可以告诉他,他会想办法。”
颜师古,确是个真君子。
郑言庆微微一笑,“还请善叔转告颜先生,言庆牢记他的话,断不会让他失望。”
也就是说,颜师古不会招收郑言庆做学生了!
郑世安心里面除了有些失望,同时还不免忐忑起来。颜师古,那可是真正的名士啊,家学渊源,他若动了真格的,言庆能是他的对手吗?真令人感觉不安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