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天子伤旧谊(1 / 1)

乱唐 五味酒 1047 字 3天前

兴庆宫, 大唐天子坐卧不宁,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过了一阵,终于有人轻轻的进了便殿,是宫中的内侍。

“圣人,派去的人一无所获,高将军,他,他……”

内侍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唐皇帝却急不可耐的追问着:“说啊,高力士他究竟怎么了?”

“高将军他不见了!”

大唐皇帝闻言之后,整个人向后踉跄了两步,差点跌坐回榻上。

“究竟如何不见的?被太子抓了去,还是……”

“奴婢,奴婢也不知,据将军府中的家奴说,将军在入夜之前就不告而别,直到宵禁开始,也,也杳无音讯!”

直到“杳无音讯”四个字从内侍的口中说出来,大唐皇帝再也忍不住,一屁股跌坐在了榻上。

高力士究竟哪里去了?难道就连最信任的人都已经背弃他而去了吗?

巨大的挫败感与失落感在一瞬间涌了上来,就像决堤的洪水,彻底摧毁了大唐皇帝的心理防线。到了此时此刻,他彻底明白,自己已经到了树倒猢狲散的地步,再没有人肯赖在他这个大树上,陪着送死。

“你们怎么还留在这里?怎么都不走?都走,都走啊!”

骤然间,大唐皇帝爆发了,歇斯底里了,无所顾忌的呵斥着身边无辜的内侍宦官。

一群内侍宦官何曾见过天子如此不顾威仪的动怒,吓得纷纷匍跪于地,口口声声说着,“奴婢死罪,奴婢死罪……”

发泄了一阵,大唐皇帝陡而从榻上奋力挣扎着起身,但起了两下,竟然没能起来。而面前匍跪着的一干内侍宦官,竟都自顾自的哀声求饶,却每一个人上来扶一把。

大唐皇帝不禁悲从中来,然则欲哭无泪,他全身所感受到的,只有彻骨的冷!

哀念丛生之下,大唐皇帝反倒不似先前那么愤怒,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终于从榻上离身,蹒跚着来到了便殿的大门前。

若在以往,早有内侍宦官把殿门打开,一干宫人众星捧月的前后伺候着,所有人唯恐巴结的慢了,都争抢着在他面前留下个好印象,以期能够平步青云。可此时此刻,那些场景再不复见,内侍宦官们竟也都像躲着洪水猛兽一般的畏首畏尾,本能的与他保持着距离。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生性敏感多疑的大唐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羞辱和折磨。

他伸出了干瘦的手,轻轻一拉,保养良好的殿门便随之开了。

外面清冷的空气扑面涌入,这让大唐皇帝感觉稍稍舒服了一些。陈玄礼的文告他看了不止一遍,里面虽然参杂着浓浓的私心,但平心而论,又不乏实情。

老迈的天子将目光瞥向了深邃的夜空,也许是乌云遮蔽了星月, 极目所及竟见不到一丝一毫的光亮。

“圣人,圣人,夜里天凉,别吹着身子。”

一名内侍竟颠颠拿着一领大氅给他披在了肩上。

这不过是再平常的一个场景,然而,大唐皇帝却身子一颤,回头看去,只见一名十三四岁的半大宦官,正等着一双乌黑的眼睛,看着自己。

好一个俊美的少年,如果不是进宫做了宦官,加冠成年之后,怕是要出落的仪表堂堂。

大唐皇帝心头竟莫名其妙的生出了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想法。

“你叫什么名字?”

大唐皇帝对这个少年官宦的印象颇好,在所有人对他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形下,这种感官又被大大的加强了。

“奴婢没有名,大伙都叫奴婢余四。”

“只有排行?”大唐皇帝似与之对话,又似自言自语,“没有大名怎么成?不如,今后你就叫余忠嗣吧!”

“真的?”

少年宦官似乎难以置信,竟傻乎乎的问了一句。

“朕说过的话何曾不是真的?”

少年宦官喜出望外,当即跪了下去,咚咚磕头。

“叩谢圣人赐名…….”

紧接着又麻利的爬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喜悦之色,仿佛今夜宫外的兵变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一般。少年人毕竟是少年人,高兴之下竟在天子面前手舞足蹈了,若再往常,这个余四一定会被大唐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拖出去立规矩。但现在,大厦将倾,树倒胡狲散,谁还有心思在这位即将完蛋的天子面前露脸呢?

大唐皇帝的心情似乎受了这少年宦官的影响,苍老的脸上竟也浮现出一丝笑容。

不知为何,他忽然就想起了自己假子王忠嗣。

王忠嗣入宫时才九岁,他的父亲王海宾在与吐蕃一战中战死松州。大唐皇帝对这个假子也十分的喜欢与器重,王忠嗣长大成人以后,果然没辜负他的厚望,历次大败突厥人、吐蕃人,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然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假子的功劳越大,大唐皇帝反而越不喜欢他了,甚至还对他充满了忌惮和猜忌。

因为有一点触碰了大唐皇帝敏感的神经,王忠嗣自幼与太子李亨交好,而朝中又不止一人指斥他欲奉太子。

这位老迈天子的假子,王忠嗣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在其部将哥舒翰的苦苦哀求下,终于免了一死,贬为汉阳太守,年余后郁郁而终。

人死了以后,大唐皇帝反而又想起了他的好,尤其是在这种身临绝境的时刻,如果王忠嗣还活着,那些魑魅魍魉,又岂能胡作非为?安禄山又何至于由一介跳梁小丑,搅动的大唐半壁江山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