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中的气氛不知何时变得有些紧张,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盯着秦晋的脸,试图从他的表情与举止中猜测他的想法。但是,他们在秦晋的脸上看到的,除了淡然,还是淡然,尽管秦晋的心中也是有些焦虑了,但多年来养成的喜怒不形于色在这个时候还是能够轻而易举的对付部下的揣测与刺探。
秦晋深知不可将内心的任何想法尽数诉说于部下,否则将是给自己找不同。他的目光逐渐停在了阿倍仲麻吕的身上,他在揣测着有此人所带来的消息的真伪。
神武军的密探虽然在河西还很薄弱,但倘若有市井间的传言声称废太子有意兴风作浪,这么重要的消息密探们不可能听不到,也不可能听到了还当做没事情发生。
那么,阿倍仲麻吕的消息是从何而来呢?他忽然意识到,阿倍仲麻吕声称在河西有故交,而这个故交又收留了他,那么这所谓的传闻,莫非是他在故交家中所听到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其中的内情就很值得人玩味了,有极大可能这消息就是出自于阿倍仲麻吕的那位故交。
出于谨慎起见,秦晋并没有深入的进行讯问,反而虚应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命人将这位遣唐使送回驿馆。不过,他将严庄留下了下来。直到厅中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秦晋的面色阴沉了下来。
“遣唐使的底细,你直到多少?”
“底细?”
看到秦晋阴沉的表情几乎可以滴出水来,严庄猛然警觉起来,仅仅愣怔了一下,马上就想透了其中的关窍。
“莫非,莫非秦大夫怀疑阿倍仲麻吕也参与进了某乱之事中?”
“不,如果他参与了,就不会回来,也不会将消息透露给你!”
秦晋摇着头,否定了严庄的疑问,但严庄的疑问却越多了。
“既然他没参与,又得知了内情,他那位故交又岂能轻易的将人放走?阿倍仲麻吕如此所谓,岂非又出卖了那位故交?”
所有的疑团都围绕着阿倍仲麻吕,他的动机和目的,一直是让严庄头疼的问题。最终,他一拍脑门,带着一种恍然大悟般的神情说道:
“有没有这种可能,你我都想复杂了,阿倍仲麻吕的动机和目的并不重要,此时他已经人在长安,便在神武军密探的严密监视之下。当务之急是着手调查阿倍仲麻吕在河西的那位故交,只要将这所谓的故交揪出来,便可以顺藤摸瓜。”
顺藤摸瓜的确是个好办法,秦晋也觉得此事可以秘密调查,在有具体结果之前,不宜过分声张,甚至连政事堂都不宜知道。凡是过手政事堂的公事都没有办法保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处理寻常庶务的除了一干吏员以外还有着数量更为庞大的流外官,也就是令史和书令史。
这么庞大的官员群体,鱼龙混杂,身份背景也不可能都在掌握之中。
“这件事还就由严公密查,不过总还要兼着名正言顺的差事才行!”
这句话让严庄的眼睛一亮,很显然,秦晋早就为他物色好了位置。
“京兆尹,李光弼本来拟将出任河西节度使,京兆尹的差事已经准备交与合适的人选,而今严公来京述职,正是恰逢其时!”
闻言,严庄愣住了,他自然没奢望过能够进入政事堂,可还是没想到,秦晋对自己竟是这般的信重。京兆尹的秩级为从三品下,已经可以和宰相相当,手中的事权更是寻常官吏所不及的。可以说,京兆尹历来由能臣干吏充任,资质稍差一点的即便强行扶上位,也只会坏事。
“下吏顶不辱使命!”
除此之外,严庄不会做更多的表态,至于那些阿谀谄媚的话,他更加不会说,说这种话得分对象,比如秦晋此等人,从来不看说的什么,只看做的什么,只要把交代下的差事干好了,比说一千句,一万句阿玉奉承的话都管用。
“切记此事须得秘密,长安城表面看着已经风平浪静,实则各方势力依旧暗藏在各个角落中,朝中官员也很难分得清他们与什么人还有交集。”
秦晋所想的还要深一些,那些密谋之人既然有意在河西与安西搞事情,最终目的还是要箭指长安,一场政变很可能在暗中隐隐的酝酿着着。
虽然秦晋没有明言,但严庄还是心领神会。
“大夫之意,朝中或许会生变?”
秦晋无言,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此时在想的是李光弼的去处,此人服从于现实政治态势,但却向来同情李亨父子,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已经不适宜派往河西任节度使,看来要重新安排去处了。
直到他感觉到了来自严庄异样的目光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于是便道:
“防患于未然,固然好,可如果当真有人在密谋,不妨让他们闹的动静大一些,范围也广一些!”
耍弄权术向来是严庄的拿手好戏,他当然知道秦晋如此欲擒故纵的意图,这一招可谓狠辣至极。
看来秦大夫要将那些潜藏的危险一朝铲除以绝后患。
如此暗暗想着,在严庄的心里,秦晋的形象则更偏向于狠辣阴鸷一面了,此前的形象竟在不知不觉中被逐渐颠覆。
严庄自问有着半生官场经历阅人无数,可以一眼看透一个人,包括安禄山、史思明这种当世枭雄都不例外,偏偏秦晋就是个例外,即便与之对面而坐,倾心而谈,也永远都猜不透他内心中真正的想法和意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