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继任人选(1 / 1)

北宋官家 月麒麟 1358 字 26天前

面对王曾审视的目光,吕夷简却十分坦然,仿佛无事发生一般,不急不慢的道。

“原本,我对这个猜测,心中还有些犹豫”

“但是,看了方才殿中的奏对之后,却让我渐渐确定了下来。”

奏对?

王曾细想了一下,却没回忆起什么不妥之处,于是,只得继续将疑问的目光看向了吕夷简。

后者倒是也不藏私,接着道。

“当时在殿中,钱副枢一力主张要严惩丁谓,甚至不惜因此,和冯相公正面对抗,如此举动,背后若是无人支持,怕是不可能的。”

“如王公所说,丁谓一案,宫中有意严惩,中书却想循例轻判,这才有了矛盾,再加上当时冯相公指责钱副枢窥探机要,却被官家出言解围,钱副枢背后授意之人,其实不难猜测。”

“宫中不惜设局,将冯相公逼到如此境地,也一定要严惩丁谓,而且,选的出言之人,还是钱副枢。”

“这诸般迹象,都能说明,太后是想让钱副枢凭此脱离这件案子的牵连。”

王曾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对吕夷简的评价又再次被刷新。

这般细致入微的观察,他这位老朋友,平时可藏得够深的。

“有道理,不过,这和你为丁谓求情,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话说到此,王曾心中已经有了猜测,但是,他还是问了出来。

于是,吕夷简一笑,道。

“太后和官家想要的,是惩治丁谓,但又不单单是惩治丁谓,而是在惩治他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不予株连。”

“所以,只要将丁谓彻底逐出官场,其实就够了。”

“冯相公的主张太过缓慢,而且,容易牵连太多,所以,太后不愿采纳,但钱副枢的主张,也并非十全十美。”

“丁谓毕竟是宰相,官家刚刚继位,便破坏成例,动用连坐之刑,总归是会叫外间议论。”

“所以,止罪于丁谓一人,将其族中子弟一并罢官,其余未涉事之人酌加宽恩,既可以平息事端,又能惩戒不臣,还能彰显官家仁慈之心,此方是两全之法。”

这番话说完,王曾的神色一时也有些复杂,良久之后,他叹了口气,道。

“不错,太后要的,是不加株连,抓住了这一点,丁谓到底如何处置,反倒是次要的了。”

“坦夫,文正公果然没有说错,你是宰辅之才啊!”

所谓文正公,正是吕夷简的老师王旦,其谥号为文贞,因避今上之名,改谥文正。

吕夷简的神色倒是平静,道。

“王公过誉了,吕某愧不敢当。”

这一回,倒是王曾摇了摇头,道。

“愧不敢当的是我,坦夫,你我日后同朝为官,多的是守望相助的时候,你若愿意,私下里以字相称便是。”

这话显然和最初的客气不同,而是真心实意的。

见此状况,吕夷简也不在推辞,道。

“那就多谢孝先兄抬爱了。”

于是,公房当中,二人相视一笑,各怀心思,却心照不宣。

恰在此时,外间舍人轻轻敲响了门。

“参政,冯相公派人送来了皇陵一案处置的熟状,请您签押。”

这么快?

王曾心中一惊,下意识的看向了一旁的吕夷简。

不怪他有所警惕,实在是刚刚在御前的时候,冯拯太憋屈了。

扪心自问,王曾觉得,如果他处在这样的状况下,回来之后,是肯定咽不下这口气的。

就算是做出让步,也不会这么快。

现如今这么干脆的,就拟了熟状,难不成,又有什么变故?

毕竟,太后最后只说让中书拟状,但具体如何拟,却并未把话说死。

要是冯拯真的拧着来的话,那恐怕就不妙了……

或许是因为身在局外的原因,吕夷简要比王曾冷静的多,对着王曾点了点头,道。

“孝先兄放心,冯相公是聪明人,事已至此,不会行不智之举的。”

说罢,他站起身来,对着门外便开口吩咐道。

“送进来吧。”

…………

承明殿。

赵祯刚刚用完午膳,便又被请了回来。

“给大娘娘请安。”

略微躬身为礼,赵祯一抬眼,便瞧见了刘娥面前摆着的熟状。

果不其然,下一刻,刘娥便将其递了过来,道。

“这是中书刚刚进呈的熟状,拟罢去丁谓官职,流放崖州,永世不得回京,其族中因恩荫,舞弊得官者,俱行罢黜,其家产俱行抄没,族人遣返回乡,官家可满意?”

赵祯拿过来瞧了瞧,不出意外的,冯拯在拟状的时候,最终选用了吕夷简的方案。

这么看来,这老家伙倒还不笨嘛!

不过,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梳理过冯拯的生平之后,赵祯非常清楚,这个老家伙,和丁谓压根不是一路人。

丁谓跋扈,不是会被人强压着低头的性子,就算是一时低头,也必然会心中记仇,寻机报复。

但是,冯拯不同,他的性格带着那么几分外强中干的气质。

这一点,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所以,赵祯很确定,只要宫中持续强硬下去,最终输的,一定会是冯拯。

更何况……

“都听大娘娘的。”

赵祯将熟状送了回去,笑着开口道。

刘娥点了点头,随手将熟状递给一旁的蓝继宗,道。

“送去学士院,让他们照此拟制吧,拟好之后拿来用印,与之前的那份制书一起,送中书宣命。”

罢相也属于大除拜的范畴,所以,要用内制。

只不过,如今这件事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倒是也没有必要锁院了。

“是……”

蓝继宗匆匆离开,下去办事。

不过,听到刘娥提起‘之前的那份制书’,赵祯倒是目光一动,但也并未多说什么。

见此状况,刘娥伸手一招,示意赵祯坐到她身边来。

于是,赵祯心中有些无奈。

得,这位大娘娘啊,看来是又需要他帮忙办事了。

不过,事已至此,他大约也能猜到一些东西,于是,依言坐了过去,果不其然,便听得刘娥道。

“丁谓去后,首相一职空缺,我觉得,还是王钦若合适一些,官家以为呢?”

果然,还是这件事。

赵祯有些头疼,从本心来讲,他是不赞成王钦若为相的,毕竟,此人和丁谓算是半斤八两。

但是,刘娥这次的问话,显然和上次带着犹豫已经不同了,这次她的口气,显然是已经下了决定。

看着赵祯沉默的样子,刘娥显然也猜到了他的想法,稍一沉吟,她开口道。

“这样吧,过些日子,李迪便要回京述职了,虽然他此前和寇准结交,犯了过错,可毕竟是东宫旧臣,如今时过境迁,官家又登基继位,自当加恩。”

“便让他和王钦若一起,调回京师任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