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见识不呐!这刘焉之举确是乱汉之前兆啊!”荀彧叹道。
“呵呵,文远对主公和其他诸侯的评价倒是十分的贴切哦。”郭嘉笑着说。
曹操刚才听完张辽的话,也对其中评价自己的那一部分很是满意,如今郭嘉说出来了,他当然要谦虚一下。“曹某哪有文远所说的如此之英明神武,文远谬赞矣!”
张辽适时的接下话题说:“辽岂有谬赞之举,看看我等皆愿为主公效力就可知张辽的确是实话实说尔。”
是个人都愿意听别人说他的好话,曹操也不例外,看他听到张辽的话后满脸笑容就知道了,那笑容都将梁上的肌肉堆积起来,让他原本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哈哈哈!这就无需再提了,再说下去就有吹捧之嫌喽。”曹操笑着说。
老大开口了,下面的人自然是要听从的,众人纷纷将话题转到正途。
“文远适才对本初的评价颇得吾心,本初为吾好友,吾知之甚深。其姿容英武,聪慧过人,深得家中长者喜爱。然无论其结纳党人,还是助大将军对抗十常侍,再到联军讨董,本初的举动都让吾失望。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本初非是平定天下之人。”曹操说。
曹操的话让张辽有些意外,刚才他如此评价各位诸侯也就算了,毕竟是他张辽的一家之言,不会影响曹操和袁绍的关系。可现在曹操却当着荀彧的面认可了张辽对袁绍的评价,还亲自再说一遍,这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
难道说颍川荀家决定放弃袁绍转而全力支持曹操了吗?张辽想到。他看看郭嘉,郭嘉也明显想到了此节,但眼中也是茫然不知。但在两人的眼神交流中张辽感到郭嘉也意识到了他刚才的想法。两人又看看程昱,程昱则根本不动声色,可那眯着的双眼却表明他已经想到了什么。但是,他们三人都没有开口询问,因为他们知道,作为曹营的高层核心人物,到时候曹操是会向他们说明一切的。
“对其他诸侯的评价也是有理有据,颇为中肯,并未有恶意诋毁之言。文远能有如此见识,当为曹某之幸也。”曹操继续说道。
“能为主公效力亦是张辽之幸。”张辽说。
“文远,你刚才说的刘备的事都是真的吗?”程昱明显是注意到了张辽刚才说的一些关于刘备的往事。
“是的。自从刘备欲带兵去徐州结果留在了北海后我就托奉孝有空的时候多留意刘备的消息,还向让人到涿郡去调查过,这些事情都是有人可以证明的。”张辽说。
“这刘备从小就有大志,好狗马、音乐、美服,确是和高祖很像啊!若他真想学高祖建功立业,虽不是什么大麻烦,却也能蛊惑一批人啊!”程昱说道。
张辽抬了抬眉毛,心说:你也就是没见过刘备,否则绝对不会这么说。刘备这丫的一张嘴也是极有功夫的,否则历史上的那些蜀汉大臣们又岂会为他效力。他现在是比较落魄,但这忍功也被他练得炉火纯青,只要能抓住一次机会,必然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
不过现在张辽也不能说程昱看错了,因为这里除了他以外,谁都不知道刘备在历史上的地位,用张辽刚才形容赵云的话来说,刘备此人也是潜力极大之人啊。
“哼!少时就敢以天子自居,若真如他自己所说为汉室宗亲,那亦是汉室中的叛逆之徒。”荀彧恨恨的说,他倒是一个忠于汉室的人,否则历史上也不会为了曹家有可能篡汉而郁郁寡欢。现在他对刘备的愤怒倒也十分的正常。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刘备了。”曹操说。“今日曹某倒是双喜临门啊。一是文远为曹某送来一员大将……”
张辽在一旁插嘴道:“还没定呢,主公。只是有了可能,剩下的还要主公亲自出马。”
曹操对张辽打断他的话并没有生气,这将来也是自己的妹夫,一家人嘛。“对,对,对。还没定。不过也是希望极大,对吧?”
张辽挠挠额头,呵呵的讪笑了两声。
“一员大将啊!”曹操还是先将赵云给预定下来了,毕竟张辽推荐的人还没出过岔子。
曹操接着又说:“之前文若也向曹某推荐了一人,正是文若的族人,前朝廷的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
曹操话一出口,张辽就反应了过来,刚才的疑问也迎刃而解。原来真的是颍川荀家更看好曹操的前途,而决定将家族中的另一位才华出众的族人送到曹操的麾下。
这时,不但张辽明白了,郭嘉和程昱也明白了,他们对荀攸的认识比张辽还清楚,毕竟他们以前都是熟人,对荀攸的才华还是见识过的。
这三人此时也同时意识到,荀彧将荀攸推荐给曹操的举动也是向曹操表明颍川荀家的态度,荀彧也将进入曹营的核心。
“公达年长于彧,辈分却低彧一辈,但我们自好,并不介意辈分的差距。公达为人端正,智谋过人。当年因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刺董卓,不料事败被捕,待董卓死后,才被释放。之后弃官,时值李傕、郭汜掌权,又被征辟,封任城相而不就,却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只因道路不畅而滞留于荆州。吾闻之,便书信与他,将他招来兖州辅佐明公大业。”荀彧说道。他这也是在为张辽介绍荀攸,毕竟他知道张辽本身就才干,又为曹营外姓将领之首,随后还将成为曹操的妹夫,这人际关系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无论是荀彧还是曹操等人,他们都不知道张辽其实相当了解荀攸此人。在张辽的前世,只要是稍稍知道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曹营二荀为荀彧、荀攸叔侄俩,身为大学生的张辽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张辽不但知道荀攸,还知道荀攸不但智谋过人,还和贾诩一样,是一个善于自保的人。他在曹营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破之地。即使当时身为曹操第一号谋臣的小叔荀彧因为曹操不敬汉帝而郁郁寡欢,最终身死,而荀攸的地位却无人撼动。
这说明了荀攸很注意将他的智谋应用到防身固宠、确保个人安危的方面,正如史书所载“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这就是说荀攸为人不注重表面乖张,心里却要求自己严格行事。荀攸经常与曹操密谋,而外人却很少知道详尽内容,曹操谓之晏平仲善。与之交往时间越长,越发值得敬重。
而曹操对于荀攸的处世安身原则有一段很形象也很精辟地话,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而且曹操还将自己当时的长子曹丕托付与荀攸教导时,并告诫曹丕:“荀公达,人之师表也,你当尽礼敬之。”曹丕对曹操的话铭记在心。当荀攸生病,曹丕甚至拜在床下问候,像对父亲一样地尊敬他。
但荀攸并不是个一味想寻找能君而侍的臣子,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居于人下的意愿。他拒绝李傕、郭汜的征辟是因为任城相这个职位不但处于敏感地带还经历了黄巾之乱,又有曹操、袁绍、袁术、陶谦这几大势力的争夺,纯属于费力不讨好的职位,呆在那里是没有好处的。当时他看中了益州的刘焉政权,他认为益州既有险固的地理屏障,又有州牧刘焉新稳定的局势,可以凭借名士身份先去混个脸熟,再为日后的情况作打算,这样总比在混乱又无势的中原、司隶强,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道路不通只得便暂时驻扎在了相对平安的荆州观察时局,以待变化。最终和自己的小叔一样,投效了曹操。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人之一。他在辅佐曹操的岁月中,共奉献重大计谋12次,每次都能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此外,讨张绣、灭吕布、伐袁绍、征刘表,荀攸皆有建言,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
荀攸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随大军征讨孙权的途中病故。曹操当时痛哭流涕,此后每每提到荀攸都会流泪。
时人对荀攸的品行,推崇备至,曹操更将其赞誉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以智谋而明哲保身的结果。
张辽没有表露出他熟知荀攸此人,而是极配合的在荀彧说完后说道:“依文若之言,这公达先生和三位相比如何?”
张辽这话虽然很恰当的表示出他对于荀攸的陌生,可这问题却让三位曹营顶尖的谋士不好回答。若是陌生人还好说,可这三位偏偏都和荀攸有交情,甚至一人还是亲戚,纵使再如何说文人相轻,他们也不能表示自己比荀攸强的很。这不但是因为交情,更是因为荀攸自身的才华。张辽这一番故意作为却让三个聪明的谋士差点下不来台。
“呵呵呵!”曹操笑着为他们打了圆场,说:“公达先生与操早年就认识,若是当时当将军何进能善纳公达先生之言,或能避免身死族灭之惨剧。”
“主公和几位都是公达先生的熟人,到时候公达先生来了,可要介绍给张辽认识啊。”张辽说。
“这是自然。”荀彧一口应下。谋士的计谋能否成功最终还要靠武将去执行,和张辽这个武将中的领袖人物当然要打好关系。
“到时候曹某要宴请公达先生,诸位还要作陪啊!”曹操呵呵的笑道。
“谨遵主公之意!!!”几个人齐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