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锔瓷(1 / 1)

拣宝 1662 字 2天前

第774章锔瓷

这个时候,王观的暗示也十分明显了,欧阳当然能够听得出来。不过由于王观的语气也比较委婉,欧阳倒是没有听出他是在怀疑自己的眼力,只当成是朋友之间的关心。

既然是关心,欧阳没有理由生气,反而连忙解释起来:“东西肯定是真品,毕竟是锔过的物件,不可能是赝品。不过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感觉要价六千万太贵了,所以才在犹豫不决,不能一下子下决心。”

“锔瓷?”

一时之间,王观和俞飞白愣住了。

说到锔瓷,一般人还真不太明白。主要是现在的瓷器便宜,就算碎了裂了,直接一扔重新买过就是。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一些珍贵的瓷器裂了,主人却十分爱惜,不舍得扔,所以会请高明的匠人锔钉起来,再重新使用。

当然,这里据说的珍贵瓷器,不仅是相对富贵人家来说,也相对普通百姓来说。锔瓷未必就是那些精细的官窑珍品,也有可能是普通百姓家里的大盘大缸之类的器物。毕竟大盘大缸在古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价格也不菲,就算开裂了也不舍得换新的。

这个时候,锔瓷这门手艺自然应运而生。现在锔瓷器的少了,原来大街上经常可以听到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说的就是这门锔瓷的手艺。

在锔瓷的过程中,打孔的师傅手要拿的很稳、很准,绝对不能打穿,而且钻的孔要非常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另外就是锔子的大小要计算很准确,否则做好后盘子会漏水。

只要满足了这几个条件,锔钉好的瓷器就会严丝密合。绝对不会出来渗水漏水的现象,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

一般来说,锔瓷不怎么值钱。尤其是百姓家锔钉的大水缸,就算流传到现在,那肯定也是不值钱的玩意。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说在日本就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例子。

传说中国南宋时龙泉窑有一个精美的碗被传到日本,一直被当做国宝收藏。到了日本室町时代,这只碗被掌权大将军足利义政收藏。

大将军非常珍惜它,但还是不小心碰裂了。于是大将军派使者带着碗来到中国,恳请大明皇帝依照原样再赐一只。但是礼官遍访各窑。却由于工艺原因,已经仿不出原件的釉色。使者无奈,只好请高明工匠把碗锔钉好,又带回了日本。

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知道,锔瓷这件事情,在明代是十分普遍的。

当然,不喜欢锔瓷。并不代表锔瓷没有价值。在2007年的时候,有一件钉了一圈接痕锔钉的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之后,最终以209万元成交。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许多藏家才开始正视锔瓷。

“既然锔过,那就是残器了。”

与此同时,俞飞白皱眉道:“那大盘到底有多好。竟然敢要价六千万?”

“东西很好,非常精美。”

看见俞飞白怀疑,欧阳居然立即维护起来:“尽管大盘从中间开裂在两半了,但是锔钉的手艺十分精良。高明的巧匠在盘底锔钉起来,十分的细密。如果在正面观望的话,根本看不出有裂纹的存在。”

“总而言之,除了这点瑕疵以外,再也没有什么毛病。青花的发色漂亮,荔枝绶鸟纹饰又十分罕见,全世界再也没有同样的东西,属于独一无二的珍品。”

说话之间,唯恐其他人不信,欧阳快步走了出去,片刻之后返回,手里却多了一叠相片。不是小相片,而是九寸左右的大相片。

“你们看……”

欧阳把相片亮出来,王观等人连忙看去,只见相片是一个青花大盘,盘心绘绶带鸟立于的荔枝树上,悠然俯身,欲擒小虫,活泼生动,栩栩如生。

在盘心四周的弧壁边沿,则是六簇荔枝纹饰。美丽的青花纹饰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大盘中,却不显得有丝毫的繁琐痕迹,相反还十分的清秀雅致,自然细腻之极。

最重要的是,无论王观他们怎么观看,硬是没能从高清相片之中发现裂纹的存在。直到欧阳出示盘底的相片,大家才看到一条细密好像是拉链的锔纹。

“就是这样钉起来?”慕容光很是惊奇:“这样牢固吗?”

“当然牢固,就算盛热汤也不会渗漏。”欧阳十分肯定道:“而且表面如果不是认真打量,或者拿高倍放大镜特意去寻找的话,绝对看不出缝来。”

这已经是欧阳第二次强调了,可见东西真的很好,让他十分动心。

“看起来挺不错的。”这个时候,王观斟酌起来,逐一把相片仔细看过之后,才笑问道:“对了,不知道这个盘子有多大?”

这是相片,没有参照物对比,还真是不好分辨大小。要知道物件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东西的价值。不是说小物件就不值钱,主要是大的东西,肯定有一定的加分。毕竟以古代的工艺,想做出又大又精美的东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说了,但凡大物件,在流传的过程之中,最容易磕碰坏了。这个大盘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然也不会让人锔钉起来了。如果能够完好无损的流传到现在,价格肯定还能再翻一倍。

“这个是大盘,很大的盘。”

此时,欧阳兴冲冲道:“我亲自量过了,盘的直径有59.5厘米,属于不可多得的大器。但是在观赏的时候,却没有任何臃肿的感觉。相反还显得十分庄重大气秀雅……”

欧阳赞不绝口,这情形分明是十分意动,打算把东西买下来的征兆。对此王观也不感到意外,毕竟通过照片欣赏这件东西,他也有几分怦然心动的感觉。

然而,在没有看到实物以前,王观还是有几分疑虑:“欧阳大哥,恕我冒昧打听,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来历呀?”

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尤其是珍品的古玩,最讲究它的来历,也就是所谓的传承有序。祖上传下来的,自然是有脉络可寻,又或者是挖地盗墓打捞海底宝藏得到的,也是一种来历。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说法,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赝品就是凭空变出来的,所以卖赝品的人总是喜欢给东西编造故事。然而故事终始只是故事,无论编得多么逼真,也比较容易让人识破。

“这是海归瓷。”欧阳迟疑了下,又立即改口道:“严格来说,也不算是海归瓷,这是我在香港认识的一位藏家手里的东西。”

“香港的藏家?”王观一怔,表情更加惊疑了。

毕竟香港到酒泉,至少跨越大半个中国的疆土了,距离似乎有些远。在他的印象之中,香港的瓷器一般是在沿海地区出现比较多,很少跑到内陆城市。

之所以这样,首先是路途的距离,其次就是经济发达因素了。毕竟相对内陆来说,沿海地区的经济肯定比较发达,玩收藏的人更多一些。

“是你自己联系的,还是他上门推销的?”俞飞白皱眉问道,他比较直接,也不掩饰自己的怀疑:“感觉好像有些不对。”

“有什么不对?”

欧阳惊愕了下,然后也明白两人的担心,连忙解释道:“东西真的很好,而且还有苏富比的鉴定证书,应该不是赝品。”

“证书之类的东西,能信,又不能尽信。”俞飞白摇头道:“只要舍得撒钱,别说苏富比鉴定证书,就是故宫大专家的亲笔评定,我都可以拿一个给你。当然,我只能保证上面的签章是的,至于那些评定是不是出自大专家之手,那就不好说了。”

“欧阳大哥。”王观语气比较委婉:“也不是说东西一定是赝品,只不过这样的大器重宝,可以称得上是价值连城,无论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我在香港也认识几个著名的艺术品经纪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却是可以告诉我那个藏家的姓名,我找他们打听一下。毕竟都是在一个圈子,说不定他们也知道这事。”

古玩行里有潜规则,在一笔交易没有完成之前,第三方不应该打听卖家的消息。因为这样做有截糊的嫌疑,也就是所谓的拦一道,所以王观才这样婉转。

“这是好事呀。”慕容光不懂这些弯弯绕绕,只是觉得知道对方底细肯定最好不过了,当下催促道:“欧阳,赶紧说呀,那人叫什么名字。”

“怎么可能信不过王兄弟,还要谢谢你的热心帮忙呢。”

适时,欧阳稍微犹豫就笑道:“那人是我去年到香港参加一个拍卖会时认识的人。当时他坐在我旁边,大家都觉得有些无聊,就聊上了。”

“他很和气,很热心的指点我一些瓷器的收藏知识,后来拍卖会结束,我们就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一年下来,也时不时的通话,其实主要是我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他也十分耐心的解答……”

欧阳说了一大段,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那人是自己的朋友,不可能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