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蜮?”
孟州民风彪悍,在场的又多是江湖豪客,乃至修行中人,对妖魔鬼怪之事并不陌生,更不惧怕顾忌,当下议论起来。
“什么鬼蜮?”
“别又是些神神道道的老套故事。”
“妖魔我见过,鬼怪嘛……这玩意好像不常见。”
“五莲教兴起之后,这孟州的妖魔鬼怪确实少了许多。”
“确实,前几年孟州境内还有妖山鬼蜮,五莲教兴起后基本都扫空了。”
“哼,这件事情诡异得很,五莲教兴起之前,孟州不是没有大宗大派,玄天生死宗的枯荣道人,也是先天之境的大修士。”
“结果如何,玄天生死宗在孟州多年,拿那些鬼蜮妖山都没有办法,劳师动众的剿灭一次,不过几年就死灰复燃,为何五莲教一来,就轻轻松松扫灭干净?”
众人议论纷纷,又是扯到了五莲教身上。
苏问不在意,不理会,自顾开说。
开新坑,是惯例,并不针对任何人,任何事。
虽然他刚刚才试探过白龙寺,与白莲宗这五莲教分支,明里暗里的交过了手,但在对方打破平静,挑起战火之前,苏问并不打算做什么针对举措,过激行动。
时间在他这边,拖延越久,积累越多,对他越是有利。
所以,不管五莲教白龙寺有什么阴谋,什么计划,苏问都不在意,他只需要老老实实说书,积累灵韵,增强实力就好,只要实力够强,什么阴谋诡计都是白扯。
不变应万变,一招挡万招。
只要白莲宗不动手,不做什么超出底线的事情,苏问就不会与他们撕破脸皮。
现在说的这书,只是例行公事,开个新坑而已。
水浒白蛇,三侠五义虽也精彩,但再精彩的故事,看久看多了也疲劳。
再加上苏问戏班规模不断扩大,唱戏的不说,单是说书的,如今就有三人之多,分别是他,李助,公孙策。
李助主说水浒。
公孙策主说三侠五义。
苏问主说白蛇,还有水浒与三侠五义的新剧情。
如此趋势发展,苏问很快就能将这三本书说完,提前开个新坑,确保灵韵收入,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没有任何问题。
“话说大宋年间,江浙之地有一府,名谓金华,金华府中有一县,名谓郭北。”
“怎又是大宋?”
“偷懒也不能这样偷啊!”
“苏先生说,我的故事,我说了算,说是大宋,就是大宋!”
众人调笑起来。
苏问也不在意:“某日有一名书生,自郭北临县而来,去往郭北县城代人收账。”
“这书生名叫宁采臣,是个饱读诗书之人,长得眉清目秀,儒雅俊逸,但也有几分读书人的怯懦迂腐,是个终年在家,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生活起居都要人照料,人情世故是半点不通。”
“这……”
“怎又是书生?”
“就是,每次听书,主角都是这种废物点心!”
“有什么办法,写书说书的都是读书人,书中的主角自然也是读书人。”
“就不能换换口味,像我这种臂上能跑马,拳上能站人的真汉子难道就没有姑娘喜欢吗,怎都爱那些个白面书生?”
“这是谈情说爱,又不是上阵杀敌,力气大去挑大粪好了。”
台下众人议论不断。
苏问笑而不语,继续说道:“按理来说,宁采臣这样的性子,本不该为人收什么账,但无奈他家中清贫,只有老母一人,实在无力供养他读书,所以宁采臣只能一边读书,一边找些活做,结果有个存心不良的,给他找了这个收账的活。”
“宁采臣少不更事,哪里懂得这里边的门门道道,世故人情,以为拿着账簿,过去同人一对,人就会老老实实的把钱给他,还高兴的很,孤身一人,背着书箱就来到了这郭北县。”
说到这里,苏问折扇一敲,若有所指的点道:“宁书生有所不知,这郭北县地处偏远,民风彪悍,境内是盗匪横生,强人遍地,他刚刚到郭北县郊,还未进城的呢,就遭遇了一场大雨与一场江湖厮杀。”
“大雨倾盆,打得宁采臣猝不及防,只能到一处林边亭台躲避,哪儿想到他刚刚坐下,就见一名黑衣黑袍的剑客,追着十余名绿林强盗,从树林之中杀将出来!”
“那十余名绿林强盗均是强人悍匪,但如今却被那黑袍剑客杀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沿路惨叫声声,哀嚎阵阵,一颗颗头颅随着鲜血飞溅而起,摔落在地。”
“这……”
“不就是孟州吗?”
“苏先生,你真是会活学活用,就地取材啊!”
“这黑袍剑客定是书中高人,要救那书生于危难之间的,这套我都会了,没有一点新意!”
众人听出暗指,纷纷哂笑起来。
苏问也不解释,继续说道:“顷刻之间,那十余名绿林强盗,就被黑袍剑客斩于剑下,弄得满地血腥,尽是残缺尸身,宁采臣一个文弱书生,哪里见过这等场面,整个人都吓傻了,呆立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
“那黑袍剑客却不管他,在那些强盗身上搜罗起来,很快就找到了一袋子金银,再提剑将这些强盗的首级尽数砍下,拿张包袱皮卷了,转身便往郭北城去。”
苏问折扇一敲:“原来这黑衣剑客名叫夏侯剑,乃是一位纵横江湖的任侠剑客,生平最爱与人比武斗剑,也常剿杀强盗,捉拿匪徒,用他们人头换取赏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