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汹涌的父爱(1 / 1)

《默默无闻》这个电影名字是译名,但是李易却觉得非常恰当。

因为这部电影里面的父亲,的确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有一个儿子。

如果他没有身患绝症,或许他无法成为一个多么成功的人,但是至少,他可以陪伴着儿子成长,做一个好父亲。

可惜的是,人生无常,身患绝症的他,根本别无选择。

这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压抑和绝望的电影,甚至任何一个人代入其中,都会产生一种无助的绝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是和当初的《婚纱》很像,只是,《婚纱》里面的女儿,更大了,她至少也还有亲人可以托付。

可是对于《默默无闻》里面的父亲,他却没有任何亲人可以托付,这是何等的绝望的事情。

这大概是亚洲人和西方国家的人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国内,或许有这样的身边没有任何亲人的人,但是却始终是极少数。

可是在西方国家,像男主角那样的人,却真的不少。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从电影的层面上来说,《默默无闻》的故事,更加有冲击力,《婚纱》当然也很有冲击力,但是至少没有那么的令人冰寒到骨子里的绝望。

至少,她还可以找到值得托付的人,当然,同时,《婚纱》里面的母亲,也的确比《默默无闻》里面的父亲在事业上更加成功。

《婚纱》的女儿,已经上学了,或者说已经懂得了一些东西,比如死亡!

可是《默默无闻》里面的儿子,却仅仅只有三岁,他甚至连话都说不利索,更不用说让这么丁点大的孩子,去明白什么是死亡!

两者看似很像,都是身患绝症的父亲(母亲),都是在为自己即将永远离开孩子而安排后事。

不过不同的是,《默默无闻》里面的父亲,需要做的却更多,需要担心的也更多,因为他的孩子还只有三岁,他需要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家,找到能替代他照顾孩子的人,乃至于为孩子找新的父母。

李易将两个故事进行了对比,不好说孰高孰低,但是《默默无闻》却的确更加的压抑和绝望。

《婚纱》能获得高票房,其实也很影片虽然同样的是以死亡作为结局,但是至少,电影展现的更多的不是绝望!

李易想着如果改编成国产电影的话,会如何?

这么一想,他突然觉得,或许的确可以!

不过,如果真的要改编的话,其实挺麻烦的,因为国情不同。

国内的收养孩子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外可以说有着巨大的差别。

如果真的需要进行本土化改编的话,那么李易还得去咨询国内的法律相关人士。

还有一点,收养人家庭,如果进行本土化改编的话,那么肯定不可能和原版的那般,因为国内和国外在这方面本身也有很大的区别。

再一个,就是父亲的观念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怎么又有新的灵感了?”慕晴见李易失神,就有些期待地问道。

“嗯,这个新闻,我觉得很适合改编。”李易点了点头说道。

“你觉得如果把这个故事进行本土化改编,怎么样?”李易又问道。

慕晴的反应却让李易颇有些意外。

“不怎么样!”慕晴想都没想就说道。

“为什么?”李易疑惑。

“因为,这种事情在国内就不太可能会发生。”慕晴说道。

“你的意思是,这个父亲没有亲人?”李易以为慕晴说的是这个。

谁知道她却摇头道:“不,孤家寡人的人,或许不算多,但是也不是没有,我之所以觉得不适合,是因为,国内的有能力收养孩子的家庭,和国外有着巨大的差别。”

“嗯?你继续说。”李易闻言不置可否,示意媳妇继续。

“这么说吧,在国外,可能孩子被寄养,或者被领养的情况很常见,但是在国内,其实相对还是比较少见的。”慕晴想了想说道。

“外国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找的是领养机构,但是国内的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找的绝对不会是福利院或者领养机构之类的。”慕晴继续说道。

“他们会优先寻找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托付,而不会寄希望于其他人。”

李易顿时就懂了,事实好像真的是这样。

一个人可能没有亲人,或者亲人都不在了,但是朋友却大多数时候都是会有的。

仔细想想,原版的电影里面的剧情,的确如果要本土化,那需要改的地方真的就海了去了。

甚至可以说,全部都要推翻了重来。

比如,原版里面的那几个家庭,第一个家庭很富裕的家庭,而且一开始就提出了会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国人如果听了肯定是会非常满意,但是外国人的观念却和国内有着巨大的不同,所以,影片里面的男主角果断地PASS掉了这个家庭。

当然,也有可能是骨子里,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记住自己,虽然嘴上说希望孩子能忘掉自己,但是作为父亲,又怎么可能舍得?

而这样的家庭,那样的一对无法生育的夫妇,如果真的收养了,那么很大的可能真的会当亲生的看待,那么他们也有很大的概率会希望孩子忘掉过去。

后面的几个家庭,也同样如此。

那对连个公仔都要拿回来的夫妇就不提了,最后收养的那个独生女人,如果换成是国内的话,任何一个父母怕是都不会把孩子给这样的家庭来抚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