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出炉(1 / 1)

随着这几位荷兰具备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一轮加一轮的对垄断企业的维护和攻击,不仅在荷兰国内的社会中引发了热论,甚至荷兰国内还有不少底层走上街头,示威这对垄断企业的不满。

这股热潮,甚至袭向了欧洲各国,令各国措手不及,就连南边的法兰西帝国也同样发生,也因此让拿破仑三世不得不把精力从远东放回到本土上。

因为单单巴黎,就有超过4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巴黎治安严重恶化,威胁到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面对批评和怀疑,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垄断企业不得不在巴黎乃至法兰西各地积极为自己进行辩护,以求缓解民怨,不过似乎效果有限。

荷兰王国除了威廉四世控制的威廉集团之外,荷兰煤矿巨头安飞克老板洛菲站出来说,安飞克煤矿公司兴起之前荷兰煤矿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局面,安飞克崛起之后,才打开了有序的、健康的新局面。

他提到了富人应该为社区造福,为同胞服务,却鲜有富豪做出回应,无论洛菲说得多么巧妙,有些垄断企业表现的多么高尚,他们都是为垄断作出合理的解释。

这即是其他发起挑战专家的反击。

这些人指出,毫无疑问,与其他人相比,垄断大亨的巨额财富与强大的影响力使得他们更具话语权。

当评论家影响力不足的时候,垄断大亨的观点则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甚至一些宗教的一些牧师认为无限制的竞争缺乏人道,因此公开支持示威之人,公开谴责竞争行为。

与此同时,一些新派的经济学家开始批判包括荷兰在内的欧美各国坚信的自由放任主义,并不断表示国家资助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垄断的发展,大企业和各国政府矛盾不断加深。

大企业的垄断行为,已经开始动摇各国民民众对公平和民主的信念。

如果不及时阻止它,很可能会因此引发民众对该国政府的合法性质疑。

民间评论家泰斗级别的莱顿大学校长赫尔曼.范佩龙警告道说,政府为了维护安定有序的统治,势必需要对威胁到荷兰民主制发展的大企业采取措施,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瓶颈。

他呼吁,荷兰政府和议会尽快推出制衡大企业的措施。要不然的话,让局势发展到一发不可收的地步,将会悔之晚矣。

1867年10月6日,荷兰国内出现了社会底层人士上街表态不满大企业的垄断行为,波及的的范围不仅在本土,还在远东地区也出现。据统计,人数超过100万人。

随着荷兰的消息传出,示范效应溢出到了欧美各国,后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规模的上街示威行动,他们都打着不满大企业垄断标题,要求政府制约他们的行为,还大家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其中,英国和法兰西帝国人口都超过500万人。

其中单单是巴黎和伦敦,都在百万人以上。

可见,荷兰引发的底层认人士统一发出心声的举动,令世界都同步了。

各国的大企业纷纷埋怨荷兰的时候,各国也对荷兰发生的一切心慌无比,特别是英国的迪斯雷利首相和法国的奥利维耶的内阁政府。示威的规模太大了,让场面一度进入了失控的边缘。

这两国都是提倡自由、不加管控交易的,工业品和农业品价格被大企业抄底后推高价格是常有的事,低层苦不堪言。

可是一直以来都由政府包庇,因此民间底层有苦难言。

荷兰发生的一切正好是一导火索,干柴烈火,瞬间就点燃了,而且火势凶猛。

不过这两国还是死命的坚持着,因为是大企业的影响力,让英法两国高层都不敢随便乱动,因为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了参天大树,动了他们的蛋糕,会对政府造成反噬,伤及国本。

不过,真的顶得住吗?

1867年10月15日,荷兰最大的垄断企业,威廉四世掌控的威廉集团宣布分解成为多个公司,不再以一个整体出现。

威廉塑料制品公司、威廉机械设备公司、威廉枪械制造公司、威廉军舰公司、威廉钢铁公司和威廉煤矿公司、威廉创新公司、威廉自行车公司、威廉轴承公司......等等一系列子公司正式成了单独的个体公司。

这个消息一出,震惊了荷兰乃至整个欧美。

因为威廉集团几乎占据了贺荷兰各行各业几乎3成以上的产能,业务范围从军事装备到日常用品,再到工业设备等,无所不包。

甚至在军火配件供应商上,更是达到了6成,这样的一个巨无霸,竟然说分解就分解,这让大家都知道,这次荷兰政府将会在面对民间社会不满中,作出怎样的解决方案。

该集团原本的架构上,荷兰国王威廉四世本人占据着该集团50%以上的股份,其他的股份大部分落入原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架子上的十七人董事会上,掌握着25%。剩余的25%由荷兰其他新崛起财团或者大亨入股。

会如此分配,乃是因为威廉集团投资额中,在创建之初,威廉四世当初还是王储时占总投资额为该公司的一半,十七人董事会占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一分成四份,由荷兰其他财团和大亨占据十六分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