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检阅军士?”望着堂下站着的都督府长史谢崇,杨清微微吃惊。
看来魏延是沉不住气了,检阅大军是假,借机与我会面是真。也罢,自己就借坡下驴,也是时候去见见这位名将了。
这些天杨清对魏延故作不理,并不是意气行事,而是为了不在与其较量中落于下风,与人相争首重气势,一旦气势矮人一截,则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到那时要想扳回一城可就难了。
杨清知道魏延之所以故意晾着自己,一是对自己在资历、功绩都不如他的情况下将军班位反在其前而不满,二来则是想与自己争夺在汉中的话事权。
虽然魏延如今在汉中的差遣只有汉中都督这个军职,看起来诸葛亮的本意是想让他去管军,而让杨清这个汉中太守管民,二人各有职责、相互配合。
但魏延却不这么想,此人不仅在汉中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多年,而且生性狂妄,怎么可能对杨清这个朝堂晚辈等而视之呢?他当然要争一争这个主导权。
杨清对此洞若观火,自是不会轻易将权柄让出去。虽说明年诸葛亮就会来到汉中,到那时汉中的主事之人只能是他这位丞相,二人争夺这半年的主导权似乎没什么意义,但就算只有半年的话事权两人谁也不会就这样让着谁的,这不仅关系到二人的权力格局,还关乎二人的名望。
当然杨清与魏延相争并不涉及任何私怨,毕竟他连魏延的面都还未见过,虽对魏延嚣张跋扈的性子抱有成见,但他对这位作战勇猛的名将一向是颇为敬重的,二人之争此时更多的是试探,纯以气势相斗,并未动了真格。
“正是,我家都督请府君届时同行。”谢崇恭敬地回道。
杨清道:“好,吾知道了,请谢长史回去告诉魏都督,明日吾一定前去。”
“是。那下官就先行告退了。”谢崇施礼后出了郡府。
第二日上午,汉中北城门外的大营内,数千军士戎装齐整,肃穆而立。高台上汉中当下官职最高的两人并肩而站,两侧是军中将校和都督府的属官。
杨清总算是见到这位魏都督了,他好生打量了一番,只见其四十多岁,身高八尺,面如重枣,着一身黑色甲胄,腰悬佩剑,威风凛凛。
二人刚才见面时不算融洽,杨清主动与魏延见礼,他却脸色冷淡,嘴里嗯了一声就算回应,双手也只在胸前勉强拱了一下。
杨清心中对此早有准备,也不以为意,仍是淡定自若地与其交谈,也不管他是否愿意回答。
此时魏延示意检阅开始,身边的副将令旗一挥,校场内众军士就开始操练起来。
“杨太守久在军中,观我汉中之兵如何?”魏延神色傲然地问道,这还是他首次主动与杨清搭话。
杨清似乎没听出他话中的讥讽之语,淡淡地回道:“都督乃我大汉宿将,养卒练军自是当世一流,清观这些军士刀法娴熟、身形矫健,不愧是我大汉首屈一指的精锐。”
以魏延的阅历自是听得出杨清说的是真话,饶是魏延看他不起,此时也不免对他改观不少,面色也不免柔和了几分。
杨清自是不屑于在魏延面前说什么冠冕堂皇的恭维话,尤其涉及到军士战力这般关乎日后北伐成败的重要之事,他当然会实话实说。
自夷陵一役损兵折将之后,汉中这两万积年老卒已是大汉仅有的几支与魏军交过手的部队了,明年北伐他们肩负着重任。
魏延笑道:“昔日先帝授我大任,吾自当尽心竭力,为大汉练好大军、守好疆土。”
许是想起往事,他说完之后先是面有自得,然而片刻后却又显出忧伤神色。
七年前先帝超越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汉中太守一事是他此生最荣耀的时刻,那时他资历尚浅,众人原本都以为镇守汉中的大将应是功勋卓着的张飞,哪知先帝却选择了他,真是一朝拔擢、三军皆惊。
当然杨清也知道先帝虽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但并不代表整个大汉中的防务是由他主导。
事实上当时先帝布置汉中防务时是留下了数员大将,刘封、孟达驻守东三郡防守东面之敌,马超督临沮抵御西边之敌,另外还让从成都赶来的诸葛亮发挥他扎营天下无双的军事才能于兴势作营以防从傥骆道来犯的北面之敌。
因此当时身为镇远将军的魏延是指挥不了左将军马超、副军将军刘封,就是孟达他也指挥不了,所以魏延只是当时汉中防线上的重要一环,先帝并没有将整个汉中盆地的防务交由他主持。
不过饶是如此,先帝对他的看重也可见一斑,到了七年后的现在,他已自认为是军中第一人了,纵然前面尚有李严、刘琰、辅匡和杨清四人。
因为在他看来,杨清四人不过是趁他七年未与战事而一时得志,只要一有仗打自己就能很快超过这四人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中第一,他有这个自信。
“万幸这七年中曹魏不敢进发,某总算没辜负先帝的一番新任。”魏延继续感慨道。
看着台下众军开始演练阵型,杨清道:“都督镇守汉中多年保一郡无虞,劳苦功高、功绩卓着,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天子和诸葛丞相这才论功奖赏,晋公为凉州刺史,相信不久后都督在凉州就会再立新功以报天子的。清年轻识浅,日后治理汉中还得向都督多学习一二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