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嚣张的方七佛,宣读圣公军令(1 / 1)

第一百四十五章嚣张的方七佛,宣读圣公军令

刘豫恳求道:“扔下吾等在此,是何意?请杨将军护送吾等,到敌军营盘前吧?”

杨志一笑,道:“赵官家给末将的旨意,就是护送三位招安使者,距离方腊匪军营盘前的安全距离处,便不用再护送了。不然,会引起心动敌军,误以为末将率领骑兵劫营。”

“三位大人保重,速速去往敌军大营,奉官家圣旨行招安之事吧!”杨志又命令道:“袍泽们,弯弓搭箭,做好准备,若敌军敢动三位大人分毫,我等了拼命也要为大人报仇。”

张邦昌、刘豫、刘麟看看了三百余名骑兵弯弓搭箭,对着他们三人,这分别就是不为了保护他们啊,而是强行地逼着他们徒步入方腊大军的营盘,防止他们半路改变主意不愿去下达招安诏书而跑路!

三位招安使者,被杨志强行逼迫着,无奈之下,只能愁眉苦脸,心中惧怕万分,每人都举起一沓招安诏书在头顶上,以示没有带武器利刃,缓慢的走向方腊大军营盘前。

张邦昌、刘豫、刘麟三人,边走边高喊道:

“莫要开弓放箭,吾等奉大宋皇帝赵官家圣旨,前来你军营中,要面见你军首领方腊,详谈朝廷诏安之事。”

负责警戒于方腊营盘前的义军将士,借着皎洁的月光,看到迎面走来的三位分别穿着朝廷命官的紫袍、红袍和绿袍子。

在确定了来者皆是朝廷的文官,没有带武器,还都双手捧着诏书举过头顶,对他们没有什么威胁后,便做好防备,让张邦昌、刘豫、刘麟来到了军前。

张邦昌立即按照赵官家的命令,将手里捧着的招安圣旨,分发四周的义军将士……

“这是纸上写着是什么?”很多不识字的义军将士接过张邦昌递来的招安诏书,疑惑地问道。

张邦昌立即回答道:“此乃我大宋皇帝赵官家亲定的招安义军诏书……”

张邦昌高声地读起了招安诏书的内容……

义军军营前这上千名当值守夜的兵将,听到后面露出复杂的表情。

很多心里馋着赵官家许诺的高官厚禄,但是,他知道圣公方腊对于义军中的逃兵处置手段的极其残忍。

方腊所部抓回逃兵后,绝对不会只是斩首那么痛快的处决方式;而是在全体义军面前,对逃兵或是叛逃者进行诸如凌迟、五马分尸、点天灯、剁成人彘等令人闻而生畏、观则胆战的残酷极刑。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震慑住了刚刚起义不过半个月的义军的军心,让那些跟随起义军打州县的兵将们不敢心生半点背叛之意。

而此时,刘豫和刘麟父子,却多了一个心眼;心中暗想赵官家的招安条件有些过于苛刻了,虽然这招安诏书所写着对起义的兵将们既往不咎,甚至对主动弃暗投明的义军将士还可以封官赏钱,但是,对义军首领方腊还要治其煽动乱民造反之罪。这就会把狗逼急也会跳墙咬人的。

因此,在刘豫和刘麟父子看来,如果像张邦昌那样听从赵官家旨意,见到方腊义军的将士就发招安诏书,那么,等到见到了义军首领方腊时,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故此,刘豫和刘麟父子没有敢向义军兵将发放一张招安诏书,也没有敢多言一句。

此时,张邦昌手里的招安诏书已经都发完了,他扭回头看到,刘豫和刘麟父子没有按赵官家旨意去发放招安诏书,便问道:

“二位招安副使,为何不遵赵官家圣旨呢?”

刘豫心中骂道:“张邦昌,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你在方腊大军之中,还敢拿官家来欺压我吗?”

不过,工于心计的刘豫,陪笑着,谎称道:

“在此,将招安诏书都发光了,那入见义军首领方腊及其手下诸将时,如何发放呢?”

张邦昌怎么能看不出刘豫和刘麟的畏惧之意。

其实,此时他心里也是非常畏惧的,但是,他能遵赵官家旨意而行事,倒不是他的品行有高尚、有多么地忠君爱国,却皆因他张邦昌的家眷、子嗣都还在东京汴梁城内。

“唉!”张邦昌长叹一声。

他也深知,此行虽然凶险无比,刘豫和刘麟父子这样做是明哲保身,但是他若不按赵官家旨意行事,他的家眷、子嗣必然会遭到如今心性大变的赵官家之严惩。

此时,一里地之外的杨志,借着月光看到了张邦昌、刘豫和刘麟三位招安使者,已经安全地接近了方腊义军。他便高喊道:

“三位大人保重,末将就此别过了!”

张邦昌闻听此言,立即慌了,他回头向杨志那里望去,只见杨志那一队骑兵,已经调转了马头,扬鞭催马,向回去的路急奔而去……

张邦昌高喊道:“杨将军,为何不等吾等完成官家委派的招安任务,再护送吾等回杭~州城面圣呢?”

张邦昌没有得到已经跑远了的杨志的回答。

张邦昌慌张无比,凌乱在夜色中。

刘豫苦笑道:“张大人,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官家派吾等来方腊军营,送招安诏书之意吗?

吾等与其说是招安使者,不如说是招安死者!是死士的死!唉!”

张邦昌也长叹一声,心里害怕得要死,嘴上依然改不掉自认为是儒家传人、至圣先师门徒的那般酸腐劲,感叹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