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一大批抗金主战派贤臣,被朕提拔重用(1 / 1)

第202章一大批抗金主战派贤臣,被朕提拔重用

朕倒是可以将这位先召回京城,把如今官阶虽然不高,但是发展前景很好的中书舍人之位给他,然后用半年时间对其考核后,若其能脱颖而出,朕必当重用之……

赵吉想启用的这位青年才俊,是在两年多以前,在政和八年(即公元1118年)与三皇子郓王赵楷一起参加科举时,同科殿试中展露头角的那位年轻人------张浚。

政和八年,二十一岁的张浚,登进士第,位列头甲的第三名——探花。

再后来,南宋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张浚也位列其中……

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自然是知道,此张浚之名中,是带有三点水的‘浚’字,非彼时南宋中兴四将之中的那位后来铸成铜人跪在岳王庙前的‘带立人旁’的张俊!

这位名中带三点水的张浚,是抗金主战派的名臣之一。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忠贯日月,孝通神明,勋在王室,恩在生民。忠震四夷,功垂万世。

宋高宗赵构对张浚的评价是:

“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

“朕得浚,何愧王导?’

“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

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还知道,这张浚特别正直、敢刚。

朕启用他后,还可以用他来制衡未来权势极大的李纲和韩世忠等人。

史书记载:靖康(1126年~1127年)初年,张浚被任命为太常寺主簿。当时,名臣李纲在对金军的第一次东京开封保卫战中和姚平仲关系甚密,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

姚平仲劫完颜宗望和营寨没有成功,大败而归,作为支持姚平仲劫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历史上,靖康之变,开封陷落后,当时的少宰张邦昌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伪)楚,张浚不愿仕于伪楚,逃入太学中。

之后,张浚听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后来的河~南~商~丘)继位,建立南宋政权。

于是,他驰赴应天府,被除授枢密院编修官,再改虞部郎中,后擢升为殿中侍御史。

金军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的部下逼逐谏臣,使谏臣坠水而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之职,举朝上下才知晓有在这动荡时期也是有国法的……

当然,赵吉也知道张浚好好地当个文官,理政治民,绝对是一个好手,别让他指挥宋军对金军大战就行。

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张浚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他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后,访问风俗,罢斥奸赃,以搜揽豪杰为要务,诸将皆听命于张浚。

只不过在后来,张浚指挥其治下的宋军与金军在富平大战时,先因部将刘锜勇武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杀金敌颇多,而先胜。但是,后又因环庆经略使赵哲畏金军而率部先逃,导致宋军大败于金军。张浚无奈,率部退驻兴州,斩杀了畏敌先逃的赵哲。当时,张浚上书待罪,宋高宗手诏慰勉,没有追究。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练新兵,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都转运使,擢吴玠为大将……

刘子羽善于理财,而吴玠每战必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

故此,虽然关陕丢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地区也赖以安宁。

之后,张浚又任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他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张浚谪居十余年。后来,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张浚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被主和派所排斥……

赵吉思索着:这张浚,让其当个文官,理政安民,管理监督官员这方面上绝对行,在领兵打仗上还真是不太专业,其指挥的大军两次大败于金军。

不过,大宋现在也缺少正直有为的文官啊!张浚这种文官的典范,朕怎么能不立即启用他呢?

赵吉问向太宰余深,道:

“朕犹记得,前年科举,殿试时的头甲第三名是张浚。如今,其人官至何职?”

太宰余深回奏道:

“启奏陛下,张浚进士及第后,派往山南府任士曹参军了。”

赵吉知道,在北宋这【士曹参军】,官阶是正七品,并不跟军事沾边。士曹参军,是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赵吉道:“原中书舍人李棁因罪,贬为庶人,流放至南剑州沙县。如今中书舍人一位空缺,朕调山南府任士曹参军回京,任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

此时,群臣倒没有过度震惊。毕竟,赵官家召张浚回京,任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基本属于平级调用。

而且,中书舍人不是一般人都能干得好的。

皇帝下达的诏令,需要中书舍人进行润色和修饰,不仅要能正确表达出圣意,还要展现出皇帝的博学多才。

中书舍人绝对不能泄密,不能延缓诏令的施行,还要对诏书的不妥之处进行缝补,让其更加周全……

故此,负责给皇帝拟定诏书的中书舍人,需要品性、文采、学识都非常好,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