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夏皇乾顺怒而杀人,急召党项第一勇士(1 / 1)

报事官遵西夏皇帝李乾顺旨意,惶恐退出御书房,传旨给宣事官道:

“陛下旨意:急诏溥乐城来使,火速入宫面圣。”

宣事官跑到皇宫东门外,宣起西夏皇帝的圣旨……

………………

溥乐城来的二十名费听氏子弟,以及从折姜会和萌井防线选出的十名逃兵败将的代表,都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全部被邀请进宫面圣。

他们因身处在这高大庄严的皇城内,又站在了大夏国真龙天子所居住的皇宫外,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进京,无形之中,他们感觉到了强大的威压。

此时,他们紧张至极。

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自打一进入这西夏京城——兴庆府,就开始紧张起来。

西夏京城兴庆府,建都已经有百年了。

早在公元1017年,党项首领夏王李德明(即李元昊的父亲),深感当时的王都灵州是一处四战之地,无依无靠,一直想寻找一个安全之所。他想把王都从灵州(即后来的西平府)迁到拥有天险的怀远镇。

西夏的怀远镇(即后来的都城兴庆府),西面有连绵的贺兰山,宛如一条黑龙横亘西边;东面有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北有大漠,南有萧关,形成天然的安全屏障;何况民间还有“贺兰山有潜龙出没”的传闻,此地富有帝王之气,正是建都的理想之地。

夏王李德明,虽然本是党项拓跋氏的后人,但是他心中对汉家文化,有及汉家的皇城仰慕已经久,可是,他却无法在党项族的“野蛮”人中,找到会建都城的人才。他便选用汉族大臣贺承珍,负责督造都城。

贺承珍为了新都城的修建,曾一年两次借出使大宋之便,到大宋的都城开封汴京观摩和汲取大宋京城的建筑特点,并在修建西夏都城的过程中加以创新。

最后,贺承珍回到怀远镇,“督率役夫数万”,历时数年,终于在公元1020年,把一座崭新恢弘的都城初步建成。

十八年后,即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兴州升级为兴庆府,并在那里扩修宫城,营造殿宇。之后又多次大兴土木,使西夏皇城、宫殿的建筑规模和水平,堪比大宋的都城汴京。

西夏都城兴庆府效仿大宋都城汴京建造,呈“回”字结构,城周廻一十八里,城墙高三丈五尺,并甃以砖石,四周皆削……

而大宋都城汴京城的周廻,才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

……

此时,宣事官命令二十名费听氏子弟和十名败军逃兵代表,把弯刀弓箭等武器,都交给皇宫的守卫处暂存,然后他又让卫兵对他们搜身,确定即将要面圣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没有私藏长兵短刃后,他便小跑着引众人入宫面圣……

边送军情紧急,皇帝李乾顺想亲自询问宋军犯边的详情,从溥乐城而的这些人强忍着在马背上一天一夜未睡的困倦,拖着疲惫的身体,跟随着宣事官的后面小跑进入巍峨的皇宫,来到御书房外。

他们被宣事官带到御书房外的报事官前面,经过报事官入内通禀后,他们才被宣入内……

二十名费听氏子弟和十名败军逃兵代表,皆是战战兢兢,趋步入内,行叩拜大礼……

西夏皇帝李乾顺,今年三十九岁。他有一多半的汉人血统,其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以及其祖母毅宗的皇后梁氏都是汉族人。

李乾顺因其父皇李秉常早逝,早在三十六年前,即在他年仅三岁时便登基了,成为西夏的皇帝。当时,因其年幼,由其母后梁氏一党专政。

梁氏统治西夏期间,朝政腐败,军力衰弱,大宋数次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

自幼胸怀大志、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梁氏一族把持朝政,把西夏弄得乌烟瘴气,他在自己16岁时,即永安二年(即公元1099年),便灭母后梁氏一族而亲政。

李乾顺自从亲政之后的这二十三年间,他整顿吏治,确定了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西夏之前历朝所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

李乾顺爱好汉族文化,在国内广为传授汉学,培养官员。仿照汉制,按照资历任用官员,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

他还颁布官阶等级的封号,除皇帝及帝位继承人外,分为七品。西夏的政治制度仿照汉家王朝,已经日臻完备。

李乾顺还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其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西夏能在雍宁二年(即公元1115年)至元德元年(公元1119年),抵抗得住宋军多次伐夏的强有力的保障。

元德元年(1119年),大宋熙河经略使刘法,受到手握西北军事大权的宦官童贯的胁迫和激将,刘法率军深入西夏兴州、灵州腹心地区,当时,李乾顺命晋王察哥率步骑万余人迎战,夏军奋勇力战,全歼刘法所部,宋军死伤数万。夏军乘胜攻破宋军的统安城,进围震武城……

元德元年(1119年)六月,李乾顺的夏军在对宋军作战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他还能够审时度势,自知以西夏的国力根本灭不了大宋,他便请求辽国派使臣出面,对夏宋两国的长年久战,进行调停议和……最后,大宋被迫接受与西夏议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