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分摊风险(1 / 1)

天唐锦绣 公子許 1091 字 13天前

当水师弃舟登陆猛攻荥阳、荥阳城破之后郑仁泰献城投降且甘为马前卒发兵洛阳的消息传到函谷关,坐在关城之内营房中的丘行恭默然不语,面无表情。

已经放弃冀州都督的兄长郿城县公丘师坐在他对面,幽幽长叹道:

丘行恭慢悠悠的喝着茶水,依旧一声不吭。

窗外风雨如晦,丘师看着自家兄弟近乎无动于衷的神色有些莫名,想了想,轻声问道:

丘行恭这才抬头看了兄长一眼,淡然道:

丘师道:

曾经同气连枝、共同进退的关陇门阀,到了如今这等颓废境地,各家也都开始谋划着为自己攫取更多利益,没有谁愿意与这艘破船一同沉没。

丘行恭看着兄长,想了想,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只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心中有数。

丘师又问道:

虽然他的名声不如二弟丘行恭那般显赫,却也是知兵之人。

洛阳丘氏乃关陇一脉、将门世家,兄弟二人便在岐州、雍州一带聚兵起义,麾下投奔者不下万人,居守郿城以自保,声势浩大。义宁元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攻入关中,兄弟二人收拢关中各地匪盗、乱兵,于渭水之北会见秦王李世民,彻底归附李渊义军,自此受到重用。

如今丘师不仅爵位县公,更是官任冀州都督,坐镇河北,威慑关东、塞北。

对于如今关中之局势,看得一清二楚,或许晋王尚有一线生机,但函谷关却必然沦陷。

而现在团聚于函谷关内的兵马,已经是洛阳丘氏仅存的一点底蕴,若是与这函谷关一同灰飞烟灭,那么洛阳丘氏就算在他们兄弟手中断了传承、毁了家业……

后果太严重了。

丘行恭放下茶杯,望向窗外,瓢泼也似的大雨将城关笼罩在茫茫雨幕之中,地面积水流淌,缓缓道:

丘师沉默片刻,叹气道:

丘行恭却不抱什么希望:

守得住函谷关又如何?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还不如兵行险招反攻长安,若能得关中十六卫当中哪怕一、二卫响应,或许还真能成事。

但这一切都是依托于函谷关不会太快失陷,总要给潼关争取反攻长安的时间。

所以晋王非但不会向函谷关增兵,反而还会要求他死守潼关,挡住水师的脚步……

看上去,无论最终晋王能否成事,他丘行恭都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看向丘师,目光深沉:

洛阳乃丘家的大本营,虽然这些年势力大减早已不复当年,但依旧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若丘师振臂一呼,还是能够聚集数千兵马,由此开城献降,李承乾那边不会拒之门外。

丘师深深看着丘行恭,神色复杂,良久之后才颔首道:

心底又补充一句:也能让晋王那边更为放心……

*****

郑仁泰的军队抵达洛阳城外之时,斥候已经快马加鞭、昼夜不停的经过函谷关将消息传回潼关,闻听这个消息,营房之内一片寂静,气氛较之窗外的风雨更加令人惶然凄冷。

但凡知晓半点兵事,也都明白洛阳、函谷关对于潼关之重要,一旦两地尽失,潼关形成死地,如今汇聚于此的十余万大军将会军心涣散,不攻自破……

李治居于上座,短暂失神之后,急声问道:

他是真的慌了。

一旦洛阳失陷,水师水陆两路逼近函谷关,丘行恭如何守得住?而等到函谷关也失陷,潼关进退无路、自成死地,关内关外十余万军队搞不好就得哗变,到时候毋须水师亦或东宫六率打过来,这些将校兵卒就能将他捆了送去长安,换取活命之机会……

萧瑀还沉着,看着堂下的斥候,问道:

斥候回道:

此言一出,李治顿时又惊又怒:

之前丘行恭率领麾下仅有的兵马来投,李治曾一度怀疑丘行恭的用心,但是在宇文士及反复印证之后,这才相信丘行恭的确因为与房俊之间的深仇,而不得不选择他这边予以投靠。

所以很是开心。

毕竟丘行恭虽然如今权势大不如前,但依旧是贞观勋臣,声望、资历、能力皆乃上上之选,投靠过来,如虎添翼,加之其亲自前往渭北说服薛万彻,所以也一度寄予厚望。

此刻觉得丘行恭背叛了他,不仅令他颜面尽失遭受羞辱,更因为函谷关即将失守而濒临崩溃……

萧瑀忙道:

不仅是李治,堂内众人都一脸不解的看着萧瑀。

尉迟恭蹙眉问道:

萧瑀解释道:

众人恍然。

每逢乱世,皇权更迭,谁也不能看透未来确保站在胜利一方,对于世家门阀来说如何在传承之上不会因为站错队而导致最悲惨的下场?

答案便是分摊风险,将族中有能力的子弟送到各方势力,最后无论哪一方获胜,都可确保家族之富贵、传承。

看来如今洛阳丘氏之所作所为,便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则。洛阳乃是丘家的大本营,丘师前往洛阳聚集兵马、联络乡绅,而后开城献降,自然获得李承乾之重用;丘行恭死守函谷关,无论生死,只要最终晋王获胜,必然不会亏待洛阳丘氏……